正文 第19章 經營篇(10)(1 / 2)

商品存放在倉庫裏,由於受各種客觀因素的影響,和商品本身的不斷運動,必然會發生各種各樣的病害,引起商品質量的變化。為此,就必須加強對商品的養護,以防止和減少因病害而造成的損失。商品養護,就是針對各種“病害”對商品進行保養和維護工作,以確保商品質量完好,維護倉庫安全。養護商品涉及到各方麵知識,保管員必須認真學習,掌握所管商品的養護技術。養護應以“防”為主,“防”字當頭,防微杜漸,但問題一經發現,必須設法搶救,努力去“治”。作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倉蟲”是危害庫存商品安全的常見病害,嚴重時可以造成一些商品的腐敗變質,甚至危及周圍環境。防治倉蟲可采取綜合防治法、物理機械法、化學藥劑法,但最基本的還是清潔衛生法。所謂“清潔衛生法”,就是要經常對倉庫內外進行打掃,對露無貨物做到“三不留”——垃圾(汙水)、雜草、瓦礫不留,對庫房使用的各種用具要經常進行清理,對倉庫的門窗、地板的孔洞、縫隙要用石灰水泥堵嵌、粉刷。要定期進行“空倉消毒”或“實倉消毒”,對已感染蟲害的商品,要封鎖在一定地區,不要將無蟲的商品儲存在已被蟲感染的倉庫中。總之,要使庫區內外經常保持清潔衛生,不給倉蟲以任何生存條件。

二百零四、若要無黴變 勤查細檢驗商品不開口 檢查看苗頭

“黴變”是有機商品因受微生物侵害而發生的黴腐變質現象。在倉儲商品中,最常見的微生物主要是細菌、酵母菌和黴菌。微生物對商品的危害是在一定條件下進行的,在適宜的條件下,它能迅速地發育、繁殖;當環境條件不利時,其生長就受到限製,甚至死亡。這些條件主要有水分、溫度、養料、光線、溶液濃度、空氣成分等。容易發生黴變的商品很多,如中藥材、土產、食品、紗布、百貨、針棉織品、文化用品、醫藥、交電、化工,以及商品包裝材料等。由於黴變是由自然變化引起的,一般都是由輕到重,先生黴斑,逐漸擴大,以至腐爛變質。掌握這個規律,就可以早發現,旱防治。有經驗的保管員,主要是通過“勤查細檢驗”來發現的。有經驗的保管員都了解,商品的變質損壞並不是一下子發生的,而是有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保管員注意觀察,就會及早發現苗頭。如金屬製品,假如發現電鍍部分有鏽點,光度逐漸減退,或噴漆部分起了小泡,說明已開始生鏽,便要及時調整庫內溫、濕度,采取通風、密封或塗防鏽劑等措施;有些密封食品或其它物品,如聽到有吱吱的響聲或聞到氣味時,說明已有揮發、滲漏現象,氣溫越高,揮發越快,所以要及時降低溫度或將商品移放於溫度較低,通風較好的庫房內;對易燃、易爆和易漏的商品,更要時時檢查,發現不安全苗頭時,要立即采取安全措施。做好商品保管,需要高度的工作責任心,要嚴格遵守倉庫儲存工作的有關製度和規定,對商品儲存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與有關部門聯係,督促處理,以免造成損失。

二百零五、要當倉管人 就得分外勤件件過手 包包過秤 宗宗入帳

倉庫管理是一項極其複雜細致的工作,業務繁,要求高。以保管業務為例,包括:商品裝卸、搬運、堆碼存放、保管養護、技術運用等很多內容。倉庫業務管理的基本目標,一是要滿足商品流通對商品儲存提出的要求;二是要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這兩項目標,就必須達到以下要求:一是要盡量提高倉麵或倉容利用率,以便儲存更多的商品;二是要迅速及時地驗收入庫和分發出庫的商品,以便縮短收發貨的時間;三是要采取科學的保管措施和養護技術,以保證庫存商品除正常損耗外,數量不少,質量完好;四是要在各個環節努力控製造成損耗的因素,和防範造成損失的事故,以盡量減少在庫商品的損耗和損失;五是要采取積極措施盡量節省倉儲的各項費用開支;六是要采取措施防範可能發生的一切事故,以確保倉庫庫房、設備、在庫商品和工作人員的安全。如此繁重的任務,要求“管倉人”無論是倉庫領導還是具體保管員,都要以高度負責的精神,發揚“三勤”作風,即不怕贓,不怕累,艱苦奮鬥的勤勞作風,工作主動,說幹就幹,雷厲風行的勤快作風;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節約一切開支的勤儉作風。隻有這樣,才能擔當起管好倉庫的光榮職責。為了防止工作中出差錯,有經驗的保管員,從實踐中總結了一條最基本、最可靠,也是最負責任的保管方法,這就是“件件過手,包包過秤,宗宗入帳”的方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做起來並不複雜,但卻要有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當然,具體做起來還要從實際出發。不同商品應有不同的保管方法和措施,也不能一概照此辦理,但高度的工作責任心和勤勤懇懇的工作態度,是保管好任何商品所不可少的;離開它,再先進、再科學的保管方法也是難以見效的。

二百零六、無帳不入庫 無單庫不出

倉庫的每筆收貨、發貨,都要有憑有據;無憑無據的商品,既不能出庫,也不能入庫。入庫商品一是來自外埠,主要是根據車站、碼頭發來的到貨通知辦理入庫手續;二是來自地方廠家,主要是根據業務部門簽發的進貨通知辦理入庫手續;出庫商品主要是根據業務部門開的提貨單辦理出庫手續。商品到庫後,保管人員要根據入庫憑證和有關標準,對商品的產地、規格、數量(或計量商品的重量)、質量、包裝狀況等進行清點和查驗;發現問題時,要會同交付入庫的有關人員詳細記明分清責任,並通知業務部門及時處理,入庫商品隻有經過全麵清點和驗證後,才能接收入庫。商品出庫,分由收貨單位自提和由倉庫進貨兩種方式。收貨單位自提貨時;保管員要根據提貨單上所記載的商品編號、品名規格、庫號庫位、數量把商品提出當麵交收貨單位;送貨由保管員配齊、包裝後,交運輸人員,商品出入清點、驗證後,記帳員應根據進、出憑證記人商品保管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