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還沒出生,媽媽就能提前看到在肚子裏的寶寶蹬著小腿兒的樣子,還可以拍照留念。因為提前滿足了好奇心,三維彩超和四維彩超受到許多準爸爸媽媽的追捧,甚至還有給胎兒拍寫真的。經常有準媽媽拿著模糊的圖片,激動地說:“我做了三維彩超,看到寶寶了,你看,他把手和腳都弄到自己頭上啦,難度這麼大,還做得不亦樂乎!將來可以練體操哦!他還當著我們的麵摳鼻子,解小便呢!”還有準媽媽說:“我在外麵醫院照四維彩超,醫生可盡責了。寶寶剛開始不配合,一直低著頭,整個身子斜著,照不到正麵。醫生隻好讓我出去走走再回來,等胎兒調好位置再檢查。中午也沒有回去,就在醫院椅子上躺了一會兒。下午繼續照,身子是側過來了,拍到了手和腳,但是臉麵部朝向背側,沒有辦法隻好再等待。過了半小時,感覺寶寶動了好幾下,再檢查,身子伸展開了,但是側過身子,仍然沒有辦法找到臉部,隻好再等,一直到了下午四點多,寶寶終於露出了小臉蛋,抓拍成功。你看,這麼多圖片,我覺得這張角度拍得最好。你看,還有一小段視頻呢!”誰都沒辦法打斷這些興奮快樂的準媽媽。
每個天使寶寶都會帶給準媽媽無窮的想象。小麗也不例外,她經常會想:寶寶的眼睛大不大,鼻梁高不高,像我還是像孩子他爸?哦,希望他還有一對甜甜的小酒窩呢!可是,為了一些模糊的圖片和不太清晰的視頻,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把寶寶長時間置於高能量的超聲下,值不值?
三維彩超和四維彩超需要通過反複照射胎兒才能呈現更清楚、立體、全麵的圖像。如果是高齡或者一些有特殊病史的孕婦,能提前篩查異常,如唇裂、四肢畸形或內髒發育等問題,可以減少患先天性疾病胎兒的出生率。但這種技術對操作人員的水平要求比較高,很多醫院有四維彩超的機器,卻缺乏有資格進行谘詢和診斷的醫生,隻提供“純屬娛樂”的服務。
有些孕婦太過於熱衷三維和四維彩超,但也經常碰到有些孕婦害怕B超檢查會對胎兒產生不良影響而拒絕做B超。一般情況下,建議孕婦在孕期進行4次超聲檢查,第一次可在10~14周,第二次在18~23周,第三次在28~32周,在分娩前最好再做一次。
第一次超聲檢查最佳時間在11~14周,對月經周期不準,或者記憶不清的,可準確評估孕齡,還可以發現早孕期染色體異常征象,可以測量胎兒頸項皮膚透明層。當胎兒頸項透明層增厚大於3毫米時能早期診斷68%胎兒染色體疾病,和前麵我們提到的產前篩查結合可以對98%的胎兒染色體疾病作出診斷。使50%胎兒畸形可能在孕早期診斷出來,此時如果需要引產的話,對準媽媽所帶來的生理和心理上的打擊會比較小。
第二次超聲檢查最佳時間在18~23周,這次準媽媽們務必記住一定要做,係統胎兒超聲篩查像拉網似檢查,雖然不能保證檢出所有畸形,但一般不會漏診大的畸形。
第三次檢查在妊娠28~32周,幫助準媽媽再次了解胎兒生長發育情況,還能對胎兒的位置及羊水量有進一步的了解,可以再次篩查出之前未發現或出現的一些胎兒畸形。還可以通過B超了解胎盤情況,可以明確地診斷出前置胎盤、胎盤血管瘤等危險情況的存在。
最後在分娩前還要再做B超檢查,目的是監測羊水量、胎盤位置、胎盤成熟度及胎兒有無畸形,了解胎兒發育與孕周是否相符,了解胎位,最後一次B超檢查將為確定生產的方式提供可靠的依據。
B超檢查也有局限性,不管使用哪種方法,亦不管妊娠在哪一階段,即使讓最有名的專家進行徹底的檢查,期望能夠將所有的胎兒畸形均能被檢測出來也是不現實的。有時候,小麗也會擔心:“千萬不要缺胳膊短腿啊!”一直到孩子出生,把他全身上上下下掃了個遍,心中的一件大事才算落地了。
B超是超聲傳導,這種聲波對人體組織沒有什麼傷害,但應避免非醫學需要的B超檢查。
一般情況下建議孕婦在孕期進行四次超聲檢查,第一次可在10~14周,第二次在18~23周,第三次在28~32周,在分娩前最好再做一次。
對懷孕早期有陰道流血,懷疑流產、異位妊娠、葡萄胎,或者不確定孕齡,或有不孕病史促排卵的孕婦,在孕早期,也應做B超檢查。
在妊娠中後期,為了明確出血原因、羊水異常或肄有寶寶發育異常的,有時候也需重複B超檢查。
B超檢查不是萬能的,它不能發現所有的胎兒畸形。
(胡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