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說,京杭大運河的第一期工程不是隋煬帝承包的,而是早在公元前五世紀的吳國君王夫差就攬下這個活路了。
可是,夫差倒騰此活路純粹是以戰爭為主要目的的,由於當時的環境所限,夫差修了170公裏就被越國突襲而身亡,工程從此擱置。
不過,夫差為了打敗敵人而作為水上運輸物資的運河雛形卻發揮作用已經一千多年。
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隋煬帝竟然破天荒地接過夫差的接力棒,誓死把南北問題溝通好。
地球人都知道,做大工程的沒招到工人,是很棘手的事情。
好吧,老大下命令了,四肢爬地也要玩命地幹。
於是,征集民夫的任務下發到了各級各類部門。
誰會願意去支持大隋帝國建設呢?當然,官大爺們並不會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地給你宣傳國家政策,那就有一個可行的辦法……抓人。
一天給你吃個半飽,為防逃跑,那好,把桐油拌到飯裏給你吃,讓你一泄千裏。
公元605年,京杭大運河工程隊正式成立,隋煬帝任總指揮,皇甫儀任副總指揮,施工人數多達一百萬。
當時,全國人數達到五千萬人,而隋煬帝的工程隊人數占到百分之二,我想這也是世界之最吧。
施工開始了,最先開鑿的是通濟渠,從洛陽西引水進入黃河,自板渚引河通於淮,為了風景這邊獨好,還種上了柳樹。
公元608年,總指揮楊廣命令開鑿永濟渠,自此,北方的工程基本完工。
公元610年,貪玩的楊廣來到紹興,一看隻能坐馬車去杭州,不行,一個字:挖,於是這條運河又延伸了八百裏。
楊廣修築運河,死了將近百萬人,兩岸白骨累累。
更為奇葩的是,楊廣不但不安撫死者家屬,而且自顧自地去遊山玩水,真是癩蛤蟆生蠍子,一個更比一個毒。
挖好了運河,楊廣決定利用運河運兵去教訓高句麗了,此舉遭到部分人的反時,但對於楊廣來說,無疑是勸牛不吃草,白費口舌。
俗話說,無論是國王還是農夫,隻要能平平安安,他就是最幸福的人。
看來,楊廣不是。
於是乎,楊廣pk高句麗的對抗賽打響了。
先出兵的是高元(高句麗國王),這廝深諳先下手為強後下手遭殃的手段,但是在楊廣看來這廝卻是給點陽光你就燦爛,給你點木炭你就造炮彈。
此時的楊廣先做了一番軍事動員:高元小兒不聽我的話了,為了我國的威嚴,誰取得高元小兒的首級,誰能升官發財。
楊廣許下的諾言,自然會有部分人願意參軍,加之連哄帶騙捉拿拐盡數使出,一下子聚集了30萬人的水路大軍,任命漢王楊諒、上柱國王世積為大元帥。
楊廣看著浩浩蕩蕩的30萬大軍,心裏嗬嗬一笑:“高元小兒,你就是那沸水鍋裏煮著的螃蟹,橫行不到幾時了。”
但是,高元已經進攻到了遼西,這是楊廣最不願意看到的,這也是他意想不到的。
楊廣的此次出征可以用屋漏偏遭連陰雨來形容。
公元598年6月,楊諒率領的大軍遲緩走出臨渝關,六月的老天爺翻臉比翻書還快,說變就變,竟然下起了飄潑大雨,擋住了大軍前進的方向。
楊諒站在大軍中間,看到的是最令人沮喪的場景。
士兵們打擺子了,這是雪上加霜的事兒,戰鬥力全無。
大軍跌跌撞撞來到遼西,大軍已經大量減員,剩下十分之一的士兵,如果硬著頭皮前去迎戰,那就隻有被包餃子的份。
看來,這是死胡同裏攔住了驢,看你往那裏跑。
收兵才是萬全之策。
那就收兵吧,命比麵子重要。
楊廣以不戰而敗結束了對高句麗的進攻。
楊廣總是咽不下這口氣,想方設法一定要給高句麗一點顏色看看。
如果說高句麗隻是魚缸裏的金魚,掀不起大風大浪,那麼就應該來拜楊廣為大哥,可是高元就不買這個帳。
由於楊廣出兵征討時,好像是玻璃瓶裝開水,三分鍾的熱乎勁兒,到最後還是灰溜溜滾回了長安,高元更加堅定了與楊廣長期對抗的信心。
但是,愛鬧騰的楊廣同誌偏不信邪,注定要與高元捆綁下半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