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萬歲作為隋朝開國四大名將之老四,此人是俺的故交,之所以把他列為老四,因為他才是可圈可點之人。
史萬歲,還是活一萬歲,皇帝麵前不能自稱萬歲的,看名字都幹這樣取,那得需要多少勇氣啊。
史萬歲,京兆杜陵(今西安東南)人,公元550年生人,善於求教他人,這點我是佩服的。
即使史萬歲比我大十多歲,但是他的大名在已經在我的腦海裏縈繞。
一個普通人人突然變成名人,沒有兩把刷子是不可能的。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史萬歲不是人,是天上的神,他的粉絲們都這樣喊口號的。
十五歲的史萬歲儼然一個高富帥,已經把兵法運用得出神入化。
人們都說史萬歲是諸葛亮的化身,我看他粘上毛就變成猴了,精得很,賊得很。
當時他的父親史靜是史萬歲所在軍營的最高領導,率領北周的一支軍隊在芒山對陣北齊的大部隊。
兩軍對壘,力量相當。
這是一場雙方的刀架在對方脖子上的較量。
這是不得不有一個出來假裝彎腰捆鞋帶逃脫的人。
這個人就是史萬歲。
芒山之戰,可以說是曆史上並不起眼的戰役,但是對於史萬歲來說,卻為他賺來人生第一桶金,是他出人頭地的一役。
十五歲之前,他除了讀書,還是讀書,除了研讀兵法,還是研讀兵法,從來沒有真正上過戰場實踐過,不知道從書上得到的東西管不管用?
史萬歲想把黃豆切成細絲一樣,功夫練到家。
遇到緊急情況,要保持冷靜的頭腦,不能心急火燎的,事沒完就急忙忙下床,那你甭想上戰場。
我們時代的年輕人,誰都想成為天下無雙的世間良將。
一場戰爭下來,有的人就像屎殼郎搬家,滾蛋;有的人就像在窗戶外吹笛子,名聲在外了。
史萬歲經此一役,成為了後一種人。
士兵們看到了北齊的大部隊黑壓壓地像螞蟻撲過來,有的人嚇得尿了褲子,陣型亂了。
史萬歲眉頭一皺計上心來,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保存實力要緊,他命令士兵們化裝成老百姓,分散往樹林跑,雖然史萬歲的老爹失敗了,但是後來分散的士兵集中起來,才損失了20%的兵力。
史萬歲不但不被以逃兵論處,反而當上了開府儀同三司(從三品),比我十五歲時的官還要大。
人不能高興過早,悲痛的事情還在後頭,史萬歲不久就經曆了人生第一次的痛楚和無奈。
史萬歲的老爹史靜死了。
他是在此後的幾次對北齊的戰爭中殉職的,屍體運回來的時候,已經麵目全非。
這是史萬歲第一次留下不親彈的眼淚,時間是撫平傷疤的良藥,但不是解決問題的手段。
人死為大入土為安,接下來的事情還得做。
史萬歲作為史靜大將軍的唯一繼承人,被北周封為大將軍。
風平浪靜的生活似乎不能和史萬歲沾上邊,出事了。
楊堅建立隋朝後,史萬歲卷入了一場謀反案。
實質上看,是一場不太明朗的謀反案,因為史萬歲有滿身是嘴也說不清的疑點。
這場謀反案的發起者是爾朱勣,史萬歲和他同在一個屋簷下,同在一個部隊裏,受到牽連,甚至可以說被人陷害,嫁禍於他。
史萬歲疑點重重,要是證明自己的清白,比登天還難。
隋文帝本著槍打出頭鳥的辦事原則,隻殺帶頭的,起到殺雞儆猴的威懾作用。
爾朱勣的腦袋瓜終於瓜熟蒂落。
那些從犯們死罪可免,活罪難逃,史萬歲算撿了一條命,
能夠萬幸活下來的史萬歲,開始過上了短暫的苦難生活。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從將軍一下子變成了無名小卒,那抗壓能力得有多大啊。
於是史萬歲在敦煌當了一名小兵。
如果閻王爺不收他,那就給他一個立功贖罪的機會。
這個機會把頭顱困在褲腰帶上也要握得住,不是人人都行的。不管你是王公貴族,還是平頭百姓,到了敦煌這個不毛之地,你就得被別人奚落。
突厥人時常來邊關騷擾,搶點糧草那是家常便飯。
史萬歲的頭兒見怪不怪其怪自敗,當起了縮頭烏龜,史萬歲看在眼裏,滿腔的怒火無處發泄,自動請纓。
沒想到惹來了一陣嘲笑聲:“別丟人了,充大頭那得有兩把刷子啊,你一個剛發配來的小兵,行嗎?”
看來,史萬歲同誌得舒展舒展筋骨了。
突厥人是個頭疼的問題,是中原地區政府的眼中釘肉中刺。
長期以來,突厥人都是靠著掠奪來過生活,你如果是耙耳朵,那就別當什麼塞外男子漢了,你不出去找吃的,媳婦不會自己跑到你炕頭上的,那你就是八百年前的電杆,光棍一條。
為了傳宗接代,你對自己要狠一點,要有向往中原地區幸福生活的念想。
但是,早起的鳥兒有蟲吃,早起的蟲子被鳥吃,看你進攻和防禦的能力如何了,去吧,你媳婦等著你來熱炕頭呢。
史萬歲就是去和這夥不搶劫無法活下去的北方大漢打交道的,他的上司已經吃盡了苦頭。
小鳥雖小,但是他玩的是整個天空,看看史萬歲同誌怎麼去玩轉這個天空吧。
史萬歲跟上司要了一匹良駒,跨身上去,獨身一人前往突厥人的住所,以其人之身還治其人之道,擄掠了突厥人的牛羊馬匹,而且自己毫發無損。
如此英勇之人,哪有被唾棄之理?
史萬歲開始名震北疆,和上司熟得像葡萄幹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