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莊建築:書寫性格(1 / 1)

法語裏Chateau一詞,本意城堡、古堡,本來指的是王公貴族的居住之地:法國最著名的城堡群要屬盧瓦河穀區域,這個種滿可塑性極強、可以釀製從最清爽的幹白到最甜膩的甜白的Chenin blanc的酒區,中世紀時原來是法蘭西王國所在之地,到了如今這裏仍然是公認的法語最純正的地區——而在文藝複興時,當時的國王弗朗索瓦一世更是把一位意大利巨匠邀請到了自己的城堡裏,如今朝拜者們仍會特意到這座恢宏的ChateauAmboise來拜謁裏昂納多·達芬奇的墓地。於是這些符號,賦予了城堡這個詞語尊貴的內涵,當幾百年後資產平民化後,富裕了的人們亦想擁有昔日貴族的尊貴,那麼他們在自己的葡萄莊園裏建起一座城堡,亦是水到渠成的選擇。

不過在古老的中世紀,城堡還是貴族的特權,那時波爾多酒莊裏能稱得上有城堡的就隻能算是後來的瑪歌三級莊 Chateau D’issan迪仙莊了,這個在12世紀就在法王後改嫁英國王子的皇室婚宴上有過記載的葡萄酒莊園,最後也成為1855年Médoc酒莊分級中僅有幾家帶著Chateau頭銜的酒莊——須知這個原版分級裏,大多數酒莊還都沒有 Chateau的稱謂。這個後來在葡萄酒界江湖共尊的詞語,進入葡萄酒客們的視野,也不過就是百年前的事。正在這個著名的分級之後,隨著工業革命的深入,波爾多葡萄酒貿易的黃金時代也到來了,新興的梅多克的葡萄園的莊園主們——其中為數不少是銀行家和商人,紛紛在自己的土地上修建起了標誌性建築——城堡,來匹配自己的葡萄園產。於是葡萄酒行業裏的Chateau品牌傳說從梅多克擴散開來,影響深遠。瑪歌莊Margaux雍容華貴的城堡建成於1811年,之後又逐年落成了正門前的林蔭大道,這些景致作為瑪歌村唯一一家一級莊的酒標的一部分,成為每個來梅多克朝聖酒徒的必到景點;此莊對麵的三級寶瑪莊Palmer迪斯尼童話般的城堡建成於1856年,帶著高聳入雲的雙子塔樓,在峰回路轉的瑪歌村路口上演著柳暗花明,帶給每個過路人眼前一亮的驚歎,詮釋著城堡建築對於莊園的品牌代表意義。

而Pauillac村的入口和出口都是兩筆不容錯過的亮色,入口的二級莊Pichon男爵堡絕對是所有人都想要跳下車去照相的景色,19世紀末期的古典城堡,倒映在21世紀末法國大型保險公司投資建設的水鏡之中,美輪美奐相映著古典與現代的交融,而水鏡之下便是酒莊的陳釀酒窖,酒窖中的排排橡木桶之上,陽光透過水鏡盈盈柔柔地拌了進來,是酒莊建築上值得一記的高分之作。

該村出口則是在亞洲市場際遇不凡的一級莊拉菲Lafite酒莊,最佳觀測點便在酒莊之路上,田園欄杆古堡,一眼便可認出是酒標上的景致,拉菲莊園裏的地下圓形大酒窖,數百隻橡木桶位置中心的羅馬式立柱排列,則是古典氣派的典範——拉菲莊就連參觀時的品酒,有時也不去品酒室,隻是在這昏暗的酒窖裏,把酒杯放在一個空橡木桶上,點上幾支蠟燭,倒上酒,然後酒莊人員跟你說:那個羅馬立柱圍起來的圓形小場地,會舉行音樂會的,在這些沉睡的酒桶之間。

Pauillac村和StEstèphe緊挨著,離開拉菲莊繼續北行,不到數分鍾右手邊就會遇上Cos d’Estournel愛士圖爾奇異酒窖建築,莊主對亞洲文化的獨特情節讓他在梅多克的土地上豎立了一座滿是印度風情的寶塔似的城堡,這個在旅遊旺季每每都有好幾撥路人駐足隻為觀賞建築藝術的風景,亦被濃縮在這個二級名莊酒標之上,成為自家酒品牌的像徽,更有甚者,此莊的二軍酒便叫作Les Pagodas de Cos,酒莊的寶塔,以建築命名,可見酒莊的人們對自家城堡的喜愛。

法國的另一個葡萄酒重地勃艮第則一直走著和波爾多截然不同的路線,梅多克算是18世紀種植風潮出現的新興葡萄園地,在新土地上的圈地運動使得每個酒莊的麵積動輒幾十公頃並且都相去不遠,比如至今Ch.Lagrange的所有土地便連成一片;勃艮第則沒有什麼新型葡萄園,一直是中世紀西多教士開墾的那些酒田,而這些土地又經過法國大革命的洗禮,原來在教會手中的大塊土地被分割成小塊分屬許多業主,加上以土地分級的產區係統,每個勃艮第酒莊擁有的土地量都不會太大,而且大部分都是相互分散,所以勃艮第少有那種統領自己莊園的城堡。但是,勃艮第仍有自己特色的酒莊建築——葡萄園間低矮的石牆,那些標著Musigny, Montrachet, La Grand Rue, La Romanée-Conti的古老石牆,簡樸地圍在價值連城的葡萄園之外,讓每一個到來的酒客狂喜不已。

如果說波爾多的梅多克的城堡以恢宏的建築藝術高調標明了每家酒莊的存世,那麼勃艮第葡萄田間的粗糲石壁則低調而堅定地表達了每塊土地的價值——酒莊建築的作用便是這樣的。

2011年秋末,於波爾多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