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杯,葡萄酒在這裏謝幕(2 / 2)

杯子的形狀有很多種,一套Riedel的杯子數來早過了百種,令人眼花繚亂。但影響香氣的因素主要隻有幾類:高度、胖度和收口度,選杯子的時候,其實主要看這幾方麵就好了。高度,過高的杯子,會讓你的鼻子離香氣分子(都是些揮發性的酚類物質)活躍區太遠,聞到的味道會很淡很淡——標準的品酒杯INAO杯,210毫升左右,體高100毫米,酒液一般倒到1/3,這個比例可以作參考。然後是胖度,你看最典型的兩大係杯子——胖胖的勃艮第杯和稍瘦的波爾多杯,都是有小肚子的,讓酒液和足夠空氣接觸氧化,又盛住了滿滿的香氣,留給你去發現體會——這也是倒酒時最多隻能倒杯子的2/5,也就是說在肚子的中段或下段的原因。最後是收口度,好的葡萄酒杯無一例外都是稍稍收口的,原因很簡單,你若是拿Martini的那種大敞口杯喝葡萄酒,保證所有香氣都會迅速地跑光光,而收口的杯子也會把香氣導向你的鼻子供你欣賞。葡萄酒的味道,不外乎酸與甜,還有某些時候會恰到好處的苦。舌頭的味覺感知區域之前被人為地分了區,不過新近的研究發現,其實舌頭的每個區域都能感到各種味覺,隻是舌尖感知酸甜的小顆粒比苦味多,舌根則是苦和酸大於甜。於是那種杯口微微外翻,為了把酒液直接導入舌尖“甜味區”的設計,功效仍在隻是有所減少——之前一度體會不了這樣的杯子帶來的特殊之處的酒客們現在就不用質疑自己的味覺了。葡萄酒的味道非常受溫度的影響,尤其是通常冰飲的白葡萄酒,於是白葡萄酒杯通常會比紅葡萄酒杯小,那是為了保持白葡萄酒冷飲的清爽,君不見一杯倒出很久恢複到室溫的幹白通常黯淡得沒有光彩;又於是葡萄酒杯是不能沒有杯腿的,不僅僅是手握杯身留下來的滿杯指紋弄花了亮晶晶的杯子,更是考慮到對葡萄酒溫度帶來的影響——兩者同樣很惱人。同樣,杯嘴的厚度對欣賞葡萄酒也有影響的,簡單說來你可以用厚厚的玻璃杯去喝威士忌或者啤酒,但是同樣一隻葡萄酒,用厚杯子和薄杯子一一嚐來,你多半會偏向後者:葡萄酒的細膩要求細膩的杯子。

從以上因素出發,各種品牌紛紛開發出精確到地區和葡萄品種的一係列杯子,去適應它們不同的複雜度,等等,甚至每款杯子都會清晰的標明,它是適合Riesling還是Chardonnay。不過,無論那些大廠牌開發出多少種搶劫你錢包的各色杯子,簡單的INAO杯總是通用的,前兒我用這種普普通通的杯子喝到一隻意大利酒,滿鼻子的糖炒栗子的味道,激動得我熱淚盈眶——這是故鄉的味道、兒時的味道啊。你瞧,品酒的樂趣其實不是杯子有多精致、香氣找到多少種、舌頭哪裏覺得酸了覺得甜了,最大的樂趣,其實就是觸動你心弦的那一縷味道,那些心中泛起的漣漪。

2011年年初,於勃艮第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