躋身奢侈品,Petrus,上流社會策略
平均年產3萬瓶的“無冕之王”Chateau Petrus,實至名歸的算作如今世界上最有名的葡萄酒之一。
在Pomerol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做出了品質絕佳的美酒後,伊的推廣策略其實和眾多波爾多列級莊差不多:著眼上流社會推廣之。隻是1855年列級莊都是在拿破侖時代就已推廣好,出名了列級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我看著他們近代就有些懈怠——至少在上流圈有些懈怠。而後起之秀的Petrus,“一戰”後由剛買下酒莊的Loubet夫人不斷地介紹給富豪朋友,在法國上流社交圈流行起來、也漸被英國貴族認可——Chateau Palmer也做過這事兒,不過那是拿破侖時期;“二戰”後英皇伊麗莎白二世的訂婚宴上就采用了Petrus——Chateau D’Issan做過更跨時代意義的皇室婚禮用酒,不過那是遙遠的中世紀;60年代Jean-Pierre Moueix掌莊,他又使Petrus受到了肯尼迪總統的喜愛——Chateau Rauzan Ségla也受過美國總統的喜愛,不過那是獨立宣言時期的傑弗遜。
綜上所述,Petrus成功的站在了前人們的肩膀上,博采眾長,成了諸如女皇和總統這類頂級名流們的用酒,於是乎最後這瓶30歐元成本的酒以450歐元的價格在2006年時通過期酒銷售,2009年到達終端的價格為4500歐元的神奇過程就無勝可書了。
最後,在成本中值得一提的兩點是,首先此酒花費最多的單項是防偽:鐫刻有Petrus字樣的瓶子產量很少,而且酒標上采取了一種類似鈔票防偽的複雜技術,導致該項成本達到了每瓶8~10歐元;其次對於土地成本,現任莊主Moueix家族於1964年購得全部酒莊,至今地產的成本已經基本上攤銷完畢——這可是極妙的一點,買房的錢都攤銷完了,所以成本中沒有Pomerol那昂貴地價因素,他們可以來做防偽。
躋身奢侈品,MusignyGC,物以稀為貴
勃艮第酒莊Domaine GeorgesRoumier的Musigny GrandCru酒田,小到隻有1000平方米,1/7足球場大,年產量450瓶,僅占整個酒莊產量的1%。物以稀為貴,市場例子擱到勃艮第的頂級酒田,那是絕對的賣方市場。
因為勃艮第的紅酒是從宗教開始,西多會教士開創的此區釀酒文化——時至今日勃艮第仍然是法國基督教信徒較多的地方。於是勃艮第的分級係統和波爾多1855以貿易記錄為據的分級的大不相同,前者把土地列級,並且進入AOC係統:Grand Cru屬列級金字塔的最頂端,風土最佳,產出好酒。勃艮第酒農大概是對外界變化最能沉住氣的了,terroir,“風土”二字,管你新世界舊世界怎麼折騰,我依然堅持我的。
風土好的GrandCru,地價自然不菲。於是此酒2006年份30歐元的成本裏,地租占到了1/3還多:11.30歐元/瓶。除此之外,都是生產和必要後勤成本,無他,成本構成和勃艮第酒農一樣低調。這瓶酒最後以150歐元的稅後價格——作為絕對的賣方市場,這考慮到老客戶感情的出莊定價也是多麼的低調啊——從酒莊售出,2009年達到終端的價格為1500歐元:一年就450瓶,而且幾十年內,越陳越香,若以這樣的價格上升,來比次貸衍生品,情何以堪?
酒莊的一級田(1er Grand Cru)Les Amoureuses的2001年份被寫作《神之水滴》的第一門徒後,名氣大增,可酒莊官網還是很樸素的簡單資料,沒有花裏胡哨的flash種種。這大概也反映了勃艮第酒莊的低調精神,蘇雅竊以為愛酒的人們最後的歸宿大概都是勃艮第這個神秘的地方。
數千倍的售價差異,把戲之二:成為投資品
法國人的平均工資也就1400歐元,正常消費的話,哪能買得起100歐元、200歐元、500歐元甚至幾千歐元的酒?可早在1943年,“二戰”還沒結束的時候,如今和香檳王同屬LVMH集團的蘇玳區1855年分級的超一級莊Chateau d’Yquem(滴金莊),就已經以平均工資的1/6在賣了——彼時的250法郎。原來那時大家就已經看重了高檔葡萄酒增值的潛力,當股票買了:最能陳年的葡萄酒莫過於甜白了。而且君不見2005年的Petrus期酒時價450歐元,幾年後就翻了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