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因其純淨、潔白的形狀,一直被人所厚愛。它是文人騷客的聖潔,也是富貴人家的情懷,更是廣大農民心中的恩惠,因為有雪就意味著來年的豐收。但對於政治家來說呢,雪又是什麼呢?
嘉靖三十九年,一冬無雪,讓整個大明王朝都人心惶惶,騷動不止,且尤其是在這特殊的時期,國庫虧空嚴重,年底的錢荒已到了人人發愁的日子。因此,對於大明王朝的掌權者來說,無雪就意味著無錢,無錢則意味著工作的失敗和無能,也同樣意味著腐化墮落。
那麼,對於一些話語權不大的政客來說,雪則成了手中的劍,刺向政治對手的利劍。中國文化一直很強調天人感應一說,人世間如果說錯事做的過多,則上天必會給世人一些警示,搞出一些天災來證明人間有妖。這樣的理論是否科學可真不好說,個人有個人的想法,且最終這也不是當下科學所能證明的事。但有一點卻很讓人難堪,那就是這也許不科學的理論卻是非常之準,奸人當道的現象,在中國曆史中可以說到了把任何天災往人禍上靠都不會錯。
一冬無雪的現象讓一直處於權力邊緣的裕王黨坐不住了,他們認為這是上天給他們的暗示,暗示他們可以全力向把持朝政二十年的嚴黨發動致命一擊的時機到了。
於是欽天監監正周雲逸上書皇帝,表示一冬無雪是因為上天的示警,是上天對當下人禍不斷地警告。皇帝震怒,叫東廠清查其目的。其實,在這時候,周雲逸是根本沒法活了,不管他是什麼目的,也不管他是否出於本意,同樣也不管他招或不招,他都得死,皇帝叫東廠人動手,不是讓他招出其目的,而是意味著要讓這個人消失。
那麼皇帝震怒的原因何在呢?是周雲逸說錯了嗎?誰對誰錯皇帝自己心理更清楚,二者真有分歧的話,那就是他認為周雲逸的話是對的,隻是過了,甚至打擊麵也過大,攻擊到他身上了。當然這還不是周雲逸致死的真正原因。真正的原因是皇帝認為,在這樣的時候,周雲勉卻講了特別不合適宜的話。
嘉靖不是一個糊塗的人,更不是可以讓人隨便糊弄的人。他聰明、警覺、自信、自醒。該如何做、怎樣去做,他自己有規劃、有計劃。而周雲逸的錯不是那幾句話說的不對,而是在錯誤的時間說出了對的話。所以,既然他影響了皇帝的工作節奏,那他就無論如何不能活了。
如果說,周雲逸害怕了,招出了裕王黨,那他的罪名則又多了一條,那就是離奸皇家關係,死了也沒人管,且還會禍及家人。周雲逸做官經驗還是豐富的,他知道自己是沒法活了,那就隻有把該扛的扛下來,好讓家人有人去照顧。
馮保雖還年輕,但為人還是很聰明伶俐的,老板沒有說出口的命令他很了然。該問的場麵話問過以後,他就下令動手,而且還是直接上了死杖。很多人看到這,也許會認為馮保過狠,其實這卻是他仁慈的表現,也說明他內心是很敬重周雲逸的。馮保為人壞一點的話,他完全可以先折磨你半死,卻又讓你清醒著,承受生不如死的痛苦。直接死杖,這是讓一個“死人”死的快一點、痛苦少一點的仁義。
周雲逸死了,他這個人的生命消失了,但問題不會消失,已造成的影響也不會消失,嘉靖的工作節奏被打亂的事實也不會改變。嘉靖無奈地發出了罪已詔,且關了自己半個月的禁閉,在玉熙宮齋戒祈雪。
周雲逸的禍真是闖大了,不,嚴格來說是裕王黨的那一幫人把禍給闖大了。如果說嘉靖以這樣的姿態還求不下雪的話,那麼隻能用大量的生命和鮮血去求了。
好在老天對大明王朝還是沒有放棄也沒有拋棄,雪及時地出現了,高壓下的皇宮發出了陣陣驚呼。馮保果斷地製止了底下奴才噴薄欲出的情懷,趕緊向皇帝報喜去了。
在這個時候,馮保為什麼要急著向皇帝報喜去,而不是向自己的上級彙報呢?個人的野心肯定是有,但這決不是最主要的,或者是馮保想的最多的。馮保是想往上爬,但一個聰明人決不會做急功近利的事。他急著向皇帝報喜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他也是當事人,畢竟周雲逸是他打死的,而如一直不下雪,需要更多的人的生命來獻祭,那麼下一個就得輪到他。因此他比底下奴才更想噴薄欲出,也更急於噴,這顆心吊在那兒十五天了,估計這些天他都沒好好睡著過。下了雪則意味著事情有了轉機,他也有了轉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