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待遇,王大少自然是樂不思蜀,感受著胳膊從那洶湧波濤夾住的溫暖感,感受著那處處充滿彈性的洶湧,王大少雙眼細眯,一邊逛著一邊詳細的述說著自已發現和田馬錢的過程,說到精彩之時,更是讓方柳鶯緊緊的抱著王大少的胳膊笑得嬌軀打顫,陣陣衝擊波從胳膊上傳來,聞著醉人的少女體香,王大少胯間已是頂起了帳篷。
尼瑪!這老五可真是高手啊!居然眨眼間就跟暴力少女打成一片,溫暖抱滿懷了!正躲在陰涼處四處打量的王龍行,雙眼大睜,手中的礦泉水瓶子啪的掉落在地,慌手慌腳的掏出手機,將自已的發現向方家大孫子通報。
美人相伴又如此相依自已,王大少這會可沒多少心情去淘古玩了,沒辦法就胯間頂著的帳蓬,他都要刻意去隱藏下,哪裏還能安下心來啊!不過此時本十分安靜的街旁卻來了爭吵的聲音,頓時讓本已心猿意馬的王大少立馬轉移了目標,探頭向那爭吵聲的地方行去。
尼瑪宣德爐啊,這可是好東西,不過好像存世不多吧!宣德爐的介紹篇幅,王大少可是真心細看了好幾次,腦中早已湧出了與宣德爐相關的資料。
宣德爐是明朝宣德年間製作的焚香爐,通常用於陵墓、寺廟和權勢貴族燒香,拜佛祭祖之用。
明朝300年製作了數量眾多的器物,可稱的上乘之作的唯宣德爐一種,富德爐可謂前無所師法,後無能為繼,為天地間精美絕倫的古董。其基本形製是敞口、方唇或圓唇,頸矮而細,扁鼓腹,三鈍錐形實足或分襠空足,口沿上置橋形耳或了形耳或獸形耳,銘文年款多於爐外底,與宣德瓷器款近似。
製作宣德爐的原料非常之多,除銅之外,還有金、銀等貴重材料加入,所以爐質非常細膩,呈現暗紫色或黑褐色。而且煉製工序繁雜,一般爐料要經過四次提煉,而宣德爐卻要經過十二次提煉,因此爐質會更加純細如嬰兒肌膚一般。
宣德皇帝在位時,傳說宮內的佛殿失火,金銀、銅像都混成液體。又傳說是佛典起火,金銀珠寶與銅都燒結在一起,於是宣德皇帝命令將其鑄成銅爐。宣德皇帝詢問鑄工說,銅煉幾次才能精純?鑄工回答說用六火煉銅,就會現出珠寶的光彩。於是宣德皇帝命令煉十二火,把銅做成條。再用赤火熔化銅條,置於鋼鐵製成的篩格上,把先滴下的最精純的選取出來製成爐,把仍存於篩格上的取出來製成其他的器物。
宣德爐在宣德中期模仿宋代的燒斑,掩蓋了爐的本質,就用一種外國產的鹵液浸潤、擦拭、薰洗,把色彩變為蠟茶。到了宣德末期,則更加顯示它自然色澤,著色更淡。後人評論說,宣德爐有五等色:栗殼、茄皮、棠梨、褐色,而以佛經紙的色澤為第一。鎏金的爐腹下鑄成祥雲湧起的樣子,鎏金的爐口下部為祥雲翻覆的樣子。至於雞皮色,則是著火氣長了才會出現的。
不過在這琉璃廠難見到為了宣德爐而爭吵,可謂是新鮮,畢竟大家都知道現存宣德爐的情況,一般的收藏家也不會輕易出手的。
王大少帶著方柳鶯好不容易擠進人群中,卻看到一個帶著眼鏡的中年男子正捧著隻尺寸約摸三十二厘米的銅爐,一臉橫氣的衝著攤位前一位約摸四十五歲的男人喝道。“你說假的就假的啊,這銅爐可是我親戚祖上傳下來的,要不是等著治病急用錢,我還不會拿出來賣呢,就你那三瓜二棗的價,當我白癡啊!”
這琉璃廠古玩街每天都會上演這麼一出二出的劇情,不為別的,現在雖然收藏古玩的人多了,但介紹的資料也多啊,防不住人家先去學習參考下再來淘寶的,不過那些個新手們雖然覺得自已知識滿滿,其實也就是那麼個半瓶子晃蕩的主,就像王大少要不是有異能傍身,他也就跟那些個新人差不多,看啥啥是真的,他要覺得是假的,就是真品放在他眼前,他也是左看右看,上看下看,就是讓他看上個三五年,在他眼中也還是假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攤主就會找人串演些戲碼,做局吸引那些個新人上當,再以高價將做假的物件出手。這也是為何那些個收古玩的經常打眼交學費的最大原因,當然要是碰上個還有點良心的做局者,說不準高價到手的物件幸許還能值點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