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王龍宇!很高興認識你!”雖然美女人人喜歡,不過王大少可不是那種上來就死纏爛打的主,就算是把妹子也得有紳士風度不是!伸手準備與方柳鶯輕輕一握就鬆的,沒想到手剛接觸到那玉手,一股大力傳來,手指頓時傳來痛感,忙運力抵抗,才沒致於當場痛哼出來丟醜。
當王大少與方柳鶯小手相握時,王龍行心中那個樂啊,他可是知道方Y頭經常來這招整人,正想好好看看自家五弟被女子虐的表情,卻沒想到二人的手相握即分。隻聽方柳鶯暗自讚許道。“喂,不錯,手勁還蠻大的,而且忍難力也不錯!一會去了琉璃廠,小女子肯定幫著弟弟你好好淘點物件回來!”
方大小姐可是驕傲之人,平常人等還真無法入她的眼,就是那些個家族公子更是沒在她眼中停留過,並且從小可是樣樣精通,就是困術也是高手,一般三五人還真近不了她身,再則琴棋書畫古玩更是精通,要不是她鬧著出去工作,方家老爺子還真舍不得。
“嗬嗬,一般般而已,多謝方大小姐手下留情啊!”人家美女都開口讚許了,王大少當然不能太小氣了,雖然這種突然出手的把戲最是讓王大少反感,但誰讓人家長得漂亮呢。
尼瑪,倆怪胎!見王大少和方柳鶯二人惺惺相惜的模樣,王龍行心裏直反胃,暗暗的在心中罵了句,扭頭開車向琉璃廠奔去。
從玉泉山到琉璃廠差不多二十二公裏,王龍行仗著自已的車性好,速度可是杠杠的,隻花了三十分鍾,就到了琉璃廠大街的路口,停好車,三人不慌不忙的向街內逛了去。
聞名中外的京城琉璃廠文化街,位於京城平和門外,西至武宣區的南北柳巷,東至武宣區的延壽街,全長約800米。實際上從曆史上遠在遼代,這裏並不是城裏,而是郊區,當時叫“海王村”。後來,到了元朝這裏開設了官窯,燒製琉璃瓦。自明代建設內城時,因為修建宮殿,就擴大了官窯的規模,琉璃廠成為當時朝廷工部的五大工廠之一。到明嘉靖三十二年修建外城後,這裏變為城區,琉璃廠便不宜於在城裏燒窯,而遷至現在的門頭溝區的琉璃渠村,但“琉璃廠”的名字則保留下來,流傳至今。
清初順治年間,在京城實行“滿漢分城居住”。而琉璃廠恰恰是在外城的西部,當時的漢族官員多數都住在附近,後來全國各地的會館也都建在附近,官員、趕考的舉子也常聚集於此逛書市,使明朝時紅火的前門、燈市口和西城的城隍廟書市都逐漸轉移到琉璃廠。各地的書商也紛紛在這裏設攤、建室、出售大量藏書。繁華的市井,便利的條件,形成了“京都雅遊之所”,使琉璃廠逐漸發展成為京城最大的書市,形成了人文薈萃的文化街市,與文化相關的筆墨紙硯,古玩書畫等等,也隨之發展起來。
琉璃廠有許多著名老店,如蔭槐山房、古茹齋、藝古齋、成瑞齋、文萃閣、得一閣等,還有共和國最大的古舊書店,以及西琉璃廠原有的三大書局。
三人閑庭信步似的走在街上,一路上多是方柳鶯在說著琉璃石的趣聞。些許小故事雖不知真假,聽來倒是讓這短暫的路程有了趣味。
方家老爺子雖然是老革命家出身,但對古玩的收藏和了解在圈內也是出名的,方柳鶯在老爺子的耳濡目染之下,對古玩的更是青出於藍,對其中的典故更是如數家珍,所以有著方大美女相伴,王龍行和王大少二人倒不顯得寂寞無趣。
琉璃廠大街雖然名聲在外,兩旁的古玩店更是眾多,但一向抱著花小錢賺大錢的王大少眼中,那些個古玩店並不是自已的好目標,畢竟要想在古玩店中撿漏那可是難於上青天,而且就算是碰上了好的老物件,那價碼鐵定是十分的高,王大少可舍不得跟那些個有錢人那樣。
所以街兩旁擺著的小攤成了王大少的不二之選,這些年琉璃廠雖然聲名在外,但古玩本是暴力行業,隨著這些年古玩的興起,做舊高仿之物更是數不勝數,而那街道兩旁擺著的小攤更是假貨充斥,看到王大少總是往那小攤前跑,方柳鶯感到有些奇怪,伸腳踢了踢正四處張望,想看美女的王龍行。“四兒,你家五弟沒毛病吧,看他那樣怎麼著也不像是古玩的行家裏手啊!不會是剛一入行的小夥子急著交學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