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1、四麵出擊防秋燥(1 / 1)

21、四麵出擊防秋燥

2013金秋護膚養生搶鮮看

飲食調養:“貼秋膘”應淺嚐輒止

所謂“貼秋膘”,就是在立秋那一天,或直到立冬這一段時間裏,吃些性質溫熱並帶有“肥膘”的畜肉類食物,如肥牛、羊、鹿、狗或驢肉等。如此才能增加脂肪,貯存能量,防寒抗凍,以達到平安過冬的目的。倘若隻在立秋那一天吃些肥厚的肉食品,隨俗為變,淺嚐輒止,問題還不大。如果從立秋到立冬期間經常“貼秋膘”對身體反而不利,尤其是對血脂異常、高血壓、高血糖人群有害。因為如今大多數人,每天吃的肉已經足夠,立秋“貼秋膘”,隻不過是應民俗活動,天天過分增加肉類食物的攝入對身體反而有害。

根據秋季氣候多燥和人體易於傷陰,中醫主張適量選用一些清熱養陰類食物。如糧食類可選用粳米、小米、薏苡米、芡實米、綠豆、豆腐、綠豆粉絲、藕粉、葛根澱粉等;飲料類可選綠茶、生普洱茶、菊花茶、蓮芯茶、苦丁茶等;水果類可選西瓜、梨、蘋果、獼猴桃、香蕉等;蔬菜可選大白菜、油菜、冬瓜、黃瓜、絲瓜、苦瓜、西葫蘆、番茄、茄子、芹菜、菠菜、莧菜、鮮百合、筍、茭白、蓮藕、荸薺、菱角、海帶、紫菜、香菇、口蘑、金針菇等;肉蛋奶可選豬肉、豬肉皮、牛肉、鴨肉、鵪鶉肉、乳鴿肉以及酸奶、鴨蛋;水產類食物可選鯽魚、鰱魚、青蝦等。

情緒調養:遠離悲秋

古代醫者在生活中觀察到,秋季萬物開始蕭條,人們在瑟瑟秋風、陣陣秋雨中見景生情,又加上晝短夜長,情感容易悲傷,所謂“悲秋”。依據中醫“天人合一”的觀點,古人認為秋季內應於肺,悲易傷於肺,肺氣不宣暢也會影響情緒,二者相互影響,形成悲秋情懷。臨床中曾有報道,在秋季,神經衰弱、抑鬱症和精神分裂等患者容易發病或加重病情。所以在秋季要保持心情平和,少生閑氣,遇事多寬容。

運動調養:適宜郊遊登山

入秋後是開展各項運動鍛煉的好時機。秋季老人也要堅持鍛煉,但是由於氣候幹燥,故要多呼吸新鮮空氣,最好進行戶外運動。中老年人不妨學習年輕人,走出戶外,參加郊遊、登山等活動,吸收空氣中更多的負氧離子,對人的神經係統具有良好的營養和調節安撫作用。

起居調養:老人不適宜秋凍

“處暑”節氣以後,天氣的特點是午熱,晨昏皆涼。民間有“秋凍”的說法,是在秋季適量受凍,可增加抗禦風寒的能力。對身強力壯的青年人來說,可以借“秋凍”鍛煉身體,加強對寒冷氣溫適應能力;然而對體弱多病、經常感冒的老年人,“秋凍”恐怕就不合適了,還是按氣溫的變化適時增減衣服為宜。(來源:《家庭醫藥·快樂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