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星劉亞津靠遊泳拯救身心

休閑情趣

作者:彭立昭

和著名小品、影視演員劉亞津見麵之前,他留給我的印象是他扮演的那些搞笑小角色的精彩與幽默,這次年逾五旬的他做客電視台,剛登台笑星本色便暴露無遺,搞笑天分攪熱現場,現場充滿濃鬱的喜劇氛圍。他和他的搭檔將歌唱得如此生動,真“不一般”。

采訪中記者才發現,劉亞津樂觀、幽默,很有親和力,完全超出了記者原有的想象。劉亞津是廣大觀眾喜歡的小品演員,實際上,他的老本行是說相聲,當年他和劉歡、戴誌誠都是天津市曲藝團的相聲演員,一說就是10年。上世紀∞年代中期,小品的興起讓劉亞津得到了發揮天賦的機會。1987年春晚與著名藝術家王馥荔同演的小品《賣魚》一炮而紅,令其嶄露頭角。從那以後,劉亞滓的出鏡率漸漸地高了起來。他成了春晚的常客,幾乎每年都會給觀眾帶來精彩的節目。此外,在電視熒屏和大銀幕上,劉亞津也出演《片兒警》、《狂》、《新三國》、《男人40跑出租》等佳作。雖然他在劇中扮演的都是一些搞笑的小角色,但都能給觀眾留下樸實、真摯的印象。如今,他依然是很多綜藝節目熱邀的對象,其樂觀的性格、說學逗唱的本事常常讓周邊環境變得輕鬆搞笑。談起這些,他幽默一笑:“無論好壞,都已經不可更改了……”話語中似乎沒有一點兒閱盡人間滄桑的感覺。而談起他生活中的休閑樂趣,他說,少時戲水的樂趣倒是一下子浮上了心頭。因為他原本就是一位遊泳隊的替補隊員、體操運動員。生活中,他的愛好很廣泛爬山、聽音樂、跳舞等等。而夏天的健身,肯定首先選擇遊泳,“遊泳最能拯救疲憊的身心呢!”

下水以後就舍不得上來。直到筋疲力盡才上岸

劉亞津從小愛遊泳。他是怎樣愛上遊泳的呢?五六歲時,父母為了讓他身體結實起來,就讓他去學遊泳鍛煉身體。因此,每年夏天還沒有到,他就急著要去遊泳。剛學遊泳時,他是很害羞的。站到池邊,看到池中的男女老少,遊姿優美,泳態大方,如魚得水,他自愧不如,遲遲不敢入水。那是因為他對水不認識,即不識水性,因此有恐懼感。猶豫再三,鼓足勇氣,在淺水區遊了幾下,已是氣喘籲籲,並且嚐到了具有濃重漂白粉味的池水。但他已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堅持下去。其實,才下一兩次水,他就熟悉了水性,而且還模仿著一些泳姿標準的人士,學蛙泳、仰泳。“我們那個時候學遊泳,不像現在可以隨意上網查視頻資科,教你怎麼從怎麼戴遊泳帽開始。我剛開始學蛙泳感覺很得勁,雙手雙腳同時收縮後,雙手從中間向兩側劃開,雙腳在收攏後,再向後蹬出去,這兩個動作要同時進行。開始時往往不習慣,動作連貫不起來,通過反複練習,終於連貫起來了,形成了習慣性動作。”

經過半年多的努力,劉亞津學會了仰泳、自由泳、蛙泳、蝶泳了。其中他最喜歡遊蝶泳。不僅因為他蝶泳遊得最好,還因為遊蝶泳時那種痛快舒暢的心情使他難忘。蝶泳遊起來姿勢最優美,身體成一條蜿蜒的曲線,以流暢的波浪形在水中前進。兩隻手臂像蝴蝶的翅膀那樣在水裏和空中移動,奮力劃水,使身體盡量地升高。“我最喜歡的是再打開手臂時,頭從水裏冒出來後的感覺,那種感覺非常美妙,它讓我覺得非常暢快。”另外,他還喜歡和俱樂部的朋友們一起比賽,看誰遊得最快。“有一次,我們舉辦遊泳比賽。每個人可以選擇自己最拿手的遊法,誰遊得快誰贏。我選擇了蝶泳。輪到我了,‘預備——開始!’教練一聲令下,我就憋足了一口氣鑽入水中,兩隻手臂奮力向前劃,兩條腿繃直使勁地打水,不顧一切地向前遊,向前遊。當我的手觸到遊泳池的壁麵後,我才停下來。看看旁邊的泳道,發覺誰也不在。有那麼一小會兒,我誤認為自己比別人慢了好多,輸了。直到蹲在池邊的教練拍拍我的頭,對我說:‘祝賀你!你是第一名!’我這才發現自己遊得很快,把別的朋友甩得遠遠的。我的心裏笑開了花。從那以後,遊泳真正上升為我的樂趣之一。下水以後,就舍不得上來,直到精疲力盡才上岸。頓覺全身輕鬆,十分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