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調查,一些花生調和油、茶籽調和油,其中純花生油和純茶籽油的比例不到5%,其餘者是用的棕櫚油等價格比較低的油種勾兌而成。國際棕櫚油的價格不斷上升,調和油對其需求量的不斷增加也是原因之一。調和油調出的不是健康,是暴利。這樣的食用油以較低的價格大量投入市場,價格優勢凸顯,不明緣由的消費者因價格便宜更願意購買,直接導致其他企業不得不用同樣的手段搶占市場,最終形成劣油驅逐良油的困境。
我國的棕櫚油基本上從馬來西亞進口,根據其熔點不同而分為不同等級。進口棕擱油略微加工後就可直接分裝,一半以上都被用作食用調和油的基礎油。低於24度的棕櫚油即可用於油炸食品用油。棕櫚油區別於其他植物油,其飽和脂肪酸含量超過50%,當溫度降低時,它會與豬油一樣凝結成白色固體。長期食用棕櫚油會造成人體血清飽和脂肪酸攝入過量,導致膽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引發心腦血管疾病。美國就曾長時間認為棕櫚油有害於健康而限製其進口。
現象之二:各品種調和油張冠李戴——什麼油貴就標什麼
標準缺失導致食用油市場混亂的另一明顯表現是調和油的張冠李戴。以茶籽調和油為例,純茶籽油每噸3~4萬元,約合每升30多元,一桶5升的茶籽調和油成本應該在150元以上,但目前市場上5升裝最低的隻要70元左右。據調查,現在市場上銷售的便宜茶籽調和油實際上都是棕櫚油或者大豆油,有些象征性的摻入1%~2%茶籽油。橄欖調和油裏麵一般摻入3%~5%的橄欖油。調和油種種亂象的背後,正是食用調和油國家標準至今沒有規定各種成分需明確標示在外包裝上,在調和油裏麵摻什麼油,摻多少,完全由企業自己說了算。
更有甚者,通過香精等添加劑來勾兌高價位的調和油。北京市質監部門曾查處曝光3家食用油滲香精的不法企業,在生產的花生芝麻調和油中加入芝麻油香精、花生油香精、花生油專用色素等禁用添加劑。中國質量萬裏行曝光,在山東一家年產量千萬斤的油脂廠,竟然用棉籽油和大豆油加入花生油香精隨意勾兌,廠家再貼上花生調和油標簽銷往各地,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消費者短信問答平台
這個機器的出油率怎麼樣?
答:根據原料的含油率有所不同,如花生的含油率45%~46%,我們這個榨油機的出油率在4%~43%;葵花籽和白芝麻的出油率為45%以上;菜籽的出油率在35%以上,一般會有5%左右的油分是物理手段無法壓榨出來的。
榨出來的油有這麼多的沉澱物是怎麼回事?
答:這些是極細小的原料碎末,是正常的現象,可以食用。隻有采用純物理壓榨方式取得的初榨油才會有這樣的沉澱,市場銷售的成品油都會采取化學添加方法徹底去除這些碎渣。由於花生、芝麻等碎末非常細小,通常使用的普通過濾網無法徹底篩除,因此用榨油機榨出來的油大多存在微小的碎末沉澱,但這些碎末不會給健康帶來任何危害,一般在存放過程中都會自然沉澱在瓶底,也不影響食用。
聽說花生很容易有黃曲黴素。榨油機榨出來的油會不會有問題?
答:隻有發黴的花生中才會存在黃曲黴素。一般自己在家裏榨油都是自己的購買花生米,消費者在榨油前都可以檢查原料是否黴變,發黴的花生是很容易用肉眼分辨出來的。消費者對其進行簡單的挑選即可保證原材料的新鮮健康。
榨出來的油口感和營養價值和市麵上桶裝的油有什麼不一樣?
答:壓榨的油由於沒有使用化學劑,天然營養不被破壞,除了最大限度地保存了亞油酸等不飽和脂肪酸和維生素B、鐵、鋅等營養成分,還能保留油脂本身的濃香味,確保產品本身的原汁原味、安全、衛生、無汙染。在實際炒菜過程中,要達到這樣的色、香、味要求,自己榨的油的使用量大約隻是市麵上桶裝油的用量。
剛榨出來的油可以馬上用嗎?是不是可以用來做涼拌的調料?
答:剛榨出來的油由於原油中混合的碎末還沒完全沉澱,會比較渾濁,但不影響使用,可以馬上用來炒菜,但靜置一段時間等澄清後炒菜效果會更好。一般放置4小時就基本可以澄清。鮮榨的油可以直接用於做涼菜拌菜的調料,就算是下部沉澱的部分用來調味也是非常的美味可口。
榨油後的渣子和廢料是不是直接扔掉?
答:榨油產生的渣子不要扔掉,它還可以用來做芝麻糊、花生糊、粗糧餅幹、魚餌及花卉追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