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晚紅軍指揮部燈火通明,領導人員開了很長的會議研究對策。曾小紅說:“後來父親在會議上提議,二局的破譯人員對蔣介石電文的語言規律、用詞都比較熟悉,能不能利用掌握的國民黨軍的口令和電文格式,假冒蔣介石密電,命令這兩支部隊改變行進路線,令他們晚些抵達安底一帶,爭取時間讓紅軍渡過烏江。”

這一提議得到上級的讚同。假電報發出後,一直朝著東、南兩個方向前行的國民黨周渾元、吳奇偉部接獲密電後深信不疑,部隊果然沒有改變方向,“奉命”繼續向泮水、新場、三重堰方向前進,使得國民黨部隊的包圍圈擴大,與紅軍保持著一定的距離。三天後,紅軍順利渡過烏江,隊伍長驅南下甩掉了國民黨20多萬的堵截大軍,避免了一場血戰。“後來這起假電報的事一直沒有人提起,國民黨內部可能也沒有察覺。”曾小紅道。

在艱苦的長征路上,曾希聖和曹祥仁等同誌共破譯國民黨軍各類口令860多種,紅軍領導人曾評價曾希聖領導的軍委二局道:“沒有二局,紅軍長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們就像打著燈籠走夜路。”

情報生涯從未提

長征期間軍情瞬息萬變,但破譯工作又非常繁瑣耗時,曾希聖的壓力非常大。在第四次反“圍剿”的時候,行軍遇到的環境特別艱苦,有一段時間整天都吃水煮竹子,沒有鹽,父親看到就反胃,得了嚴重的胃潰瘍,身體條件很差。曾小紅告訴記者:“父親一急起來脾氣就不好。他對工作要求很嚴格,一是一,二是二,容不得半點馬虎,特別反感別人用‘可能、好像’之類的詞跟他說事。但生活中的他卻十分隨和,有空時就跟我們幾個小孩一起玩遊戲,我很少見過父親罵人。”

曾希聖直到去世都未曾向家人透露自己長征期間的情報工作經曆,曾小紅後來從父親的老戰友口中才逐漸知道父親在長征期間的一些經曆。“父親一直對自己在長征期間的工作經曆守口如瓶,他從沒跟我說過任何一點有關長征的事情。小時候我就聽母親說父親走過長征,曾好奇地問父親長征期間打過什麼仗、是不是要吃野草、樹皮,但父親總是閉口不談。”曾小紅說道。

彭立昭據《廣州日報》整理

圖片說明;1936年,曾希聖(中)與軍委二局的戰友在保安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