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證女飛行員駕機在天安門前順利接受檢閱,中央有關部門十分重視,對各方麵的準備工作都做了檢查。空軍司令員劉亞樓親自收集氣象數據,掌握飛行及機務情況。鄧穎超同誌來到飛行員中間,了解她們的思想情況和生活要求。“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王賜九和女飛行員們熱切地盼望“三八”節的到來。
1952年“三八”婦女節終於來到了。毛主席和中央首長登上了北京天安門城樓。廣場上人頭攢動,紅旗招展。在北京西郊機場,女飛行員10時許登上機艙,6架銀光閃閃的“裏——2型”運輸機靜待起飛。
綠色信號彈劃破長空。霎時,6架飛機同時啟動。在指揮員的命令下,第一架飛機呼嘯著滑行飛去,緊接著是第二架、第三架……6架飛機都姿態標準、平穩地投入了藍天的懷抱。幾分鍾後,飛機在空中編好隊形,由西向東,朝天安門飛去。當飛機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時,廣場上雲集的群眾同時翹首企望,嘴裏發出嘖嘖稱讚。女飛行員們圓滿地完成了黨交給的任務
追憶:護送張學良到台灣去
張學良是怎麼到台灣去的?多年來一直是人們關注的一個謎。塵封了半個世紀的往事終於啟封了。往事曆曆在目,王老雖年過9旬,仍記憶猶新。那是1946年11月的一天上午,王賜九駕駛美製C47型運輸機,將蔣經國送到南京後又返回重慶。飛機還在九龍坡機場(現在的重慶火車站1上空盤旋,無線電突然傳來了上司的命令:“飛機著陸後,立即到大隊部,有新的任務。”
飛機剛剛停穩,一輛美式吉普車早已等候在跑道盡頭,王賜九來不及脫掉飛行帽,就被接到了機場站長部。站長對他說:“王機長,你們的飛行任務有改變。由你任正駕駛,明天早上8點半從本場起飛直達台灣桃園機場。請記住是桃園機場。”
第二天早上8時10分,王賜九登上飛機。8時20分,一輛美式吉普車駛入停機坪,一位少婦挽著一位魁梧的中年男子下了車。猛地,一個念頭在王賜九眼前閃過:這該不是張學良吧?西安事變後,他在多家報紙上看過少帥的照片,與剛才的登機人多麼相似。他這麼一想,豁然開朗了。張學良直接登上飛機前艙,從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放飛通知單,交給王賜九。由於是貨機,機艙內沒有座椅,趙四小姐隻好坐在衣箱上。張學良在機艙內踱來踱去,他兩眼光芒四射,打量著身著飛行皮夾克的機長王賜九,欲言又止。8時30分,機場調度室傳來了起飛的命令,飛機呼嘯著拔地而起,直插長空……
在往後漫長的歲月裏,王老一直將這件事藏在心底,筆者問王老:“這些年來您一直守口如瓶,真不容易呀!”王老說:“解放前,我當然不敢拿自己的腦袋開玩笑。解放後,我參加了解放軍,但鑒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實不敢因此斷送前途。今天將這一不尋常的飛行經曆公之於眾,我責無旁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