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勝境二記
美麗中國 美麗陝西
作者:朱西京
青華山記
青華山,位處秦嶺北麓灃峪口,世傳為秦王李世民駕崩之地,其文化遺跡之多,令人咋舌。千百年來,官宰僚佐,文人雅士,於此題詩寄趣者難以勝數。更兼農圃樵漁及紅女白婆,逢佳節麗日,遠近雲集,其軼聞趣事鐫於鄉民之口者,比比皆是也。
青華山的禪師,嘴正心實,道行深邃。通經文,明佛旨。向壁持修,晝夜不舍。發揚佛光,孜孜誦佛;超度眾生,佛仗高幟;近瞻遠矚澄人心,行端影直化風俗。朝朝代代,內省思齊者不計其數。
青華山之所以聚人氣,因為這是一方龍脈之地。據雲,公元626年某日,唐太宗李世民信步雲遊於斯,憑山口仰望青華山,但見七彩光環,層層相套,寶光四射。遂龍顏大悅,定址於此建臥佛寺。為聚其仙氣,依山勢興建山門,並楣題“過風樓”。四方信士,由此熙熙薈萃,以致香火杲杲。至此,這塊風水寶地便成了皇家禦苑和公共遊覽聖地。明清之後,屢逢兵火,致使殘山剩流,淪為廢墟一片。
新世紀初,有懷古念舊之人,在此大興土本,再建過風樓,辟地2000畝,水闊80畝,建築麵積逾30000平米,其創意之新,耗資之巨,做工之良,歎為觀止。斯廟之重修也,於世有益:禮佛悟性者,稽首合十;講論道德者,潛心研習;鶴翁白嫗,翩翩仕女,藏冬避暑,賞皓月於桂秋,沐春風於桃李。府拾溪流一線,仰覽流雲萬裏,懷逸情於山巔,消百慮於無為,堪稱勝地。
過風樓北為水麵,南為山巒,一經過風樓,山勢急逼眼前,奇花異卉,名木奇石,足供俊賞。拾階而上,夾岸花木扶疏,秀草如茵,塔鬆、翠竹、藤蔓或以形奇,或以色秀,或以氣韻馨馥,或以滋味甘美。春夏秋冬,意態不同,看一眼,心曠神怡;吸一鼻,五內清爽。
青華山神廟多,香火旺。菩薩廟、玉皇廟、火神廟、土地廟、數不勝數,盡皆通融。好一個清靜如來之地,斯文的、粗俗的、文雅的、高貴的、低賤的,富人窮漢,一年之中,尤值春夏秋季,芸芸眾生,青華悉攬一懷,誰也不翻誰的白眼,誰也不戳誰的脊梁。融融蕩蕩,好不自在。
晨曦初露,青華山霞氣蒸蔚,似乎白雲伸手可攬入懷。如同一對滄桑的曆史老人,兩相欲語,卻一片霧靄。又好像坐忘於千年裏的往事中,銷形作骨,鑠骨成塵,更因風散。繚繞的香煙和陣陣磬聲,充溢著這裏的溝溝壑壑。三麵佛金身霞裳,雙龍寺隱臥山梁,金佛殿隨坐其後,石佛寺闊開天府,頭天門翠竹掩繞,小間坪林鳥花果相伴繞,槐星樓獨居腹地望天高。
紅輪高懸,小憩臥佛寺,山風習習,汗累盡釋。仰見千峰聳翠,萬壑流碧,柔雲出岫,飛鳥翔逸,遊客蠕蠕,歌聲笑語,飄乎雲際。峰明壑暗,斑駁陸離。或紅,或絳,或黑,或綻藍,或嫩綠,或銀光散漫,或金線織綺,非丹青聖手可圖也。雲飄飄,山嶢嶢,撲朔迷離,神魂融融其間也。
夕霞斂盡,歌聲漸低,瀑水潺潺。倦遊者,入亭就榭;居官者,宏論官場要義;僚佐者,小議侍侯上司;商家卜筮發財契機;農者理論穀物歲時;學界敘見識;情侶喁偶偶;僧尼一流,唯戟指彌陀而已。觸景生情,思緒如渺茫螢光。人生,本屬一出猜不透的迷,幸運者會漫不經心碰到天公的賞賜,失敗者即使你將佛腳摟進懷裏,那金光閃閃的天橋,也會隻為你的涉足而突然中斷,魚、鱉、海怪,偏偏就在你墜落的汙流處等待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