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森豪威男爵是17世紀的一位貴族,因講述一些讓人難以置信的故事而聞名。比如:“我騎著馬追趕兔子時越過泥潭。在半空中,我才意識到泥潭比我預計的要寬。我便在空中掉轉馬頭往回衝。然而我還是掉進了泥潭。淤泥沒到了我的脖子,我必死無疑。於是我用手抓住我的辮子向上拉,雙腿夾住我的馬向上拔,就這樣,我把自己拉出了泥潭。”
這當然是荒誕的,但正如許多虛構的故事一樣,它有其真實的寓意:如果我們犯了錯,最好的辦法就是,自己把自己從困境中拉出來。
人難免會犯錯。美國總統西奧多·羅斯福曾說過:“什麼都不幹的人,才不犯錯”。在美國,犯錯被看作是學習的最佳途徑,如果不再犯同樣的錯,就很容易被原諒。歐洲人對待錯誤似乎沒那麼寬容,雖然現在好多了,但是人們還是喜歡幸災樂禍。而在中國,對待錯誤一直都很嚴厲。因此,很多公司特別是外國公司抱怨,他們的中國雇員因害怕犯錯而缺乏主動性。但是,一個沒有主動性也不願去承擔決策風險的人,怎麼攀上事業高峰?
如果你想使自己的生活得更好,就必須發揮主動性。這樣做,你也許會犯錯,無論你在學校還是在工作中都是如此。那麼,犯了錯,我們如何把自己從“泥潭”裏拉出來呢?
第一,最重要的一點是不要無視錯誤。正視自己的錯誤,而不要試圖大事化小,否則隻會讓你更被動。
第二,分析到底發生了什麼。錯誤有多嚴重?自己是不是反應過快?或者是自己弄錯疏忽了?最危險的是用消極的態度對待你所做的。我從很多人的經驗中總結出,如果你大膽承認自己的錯誤,後果會比你想象的輕得多(這甚至在警察給你開罰單的時候也管用)。
第三,如果你認錯,就表現出兩種很重要的特征:你有勇氣、你依然值得信任。
第四,現在就去向你的父母、老師或者上司承認你的過失,不要拖延。直接坦白說出來並道歉,不要找借口,也不要責備他人。
第五,不要做得太情緒化,沒有幾個人想聽到你淚流滿麵地解釋。
第六,說清楚“類似的錯誤以後如何避免”。這顯示出你從錯誤中汲取了教訓,以後不會讓它再發生了。
第七,盡量有些補償之舉。
小“把戲”有時也是被允許的。我還是小女孩的時候,有一天我站在我們小鎮的橋上,看橋下水流裏的鱒魚。不知怎的,我開始玩起一個中間鑲著珊瑚的金戒指,這是我媽不久前剛給我的。結果,它掉進了河裏,找不到了。我該怎麼跟我媽說?於是我打電話給她,說:“發生了一件可怕的事”,然後默不作聲。我媽是那種愛擔心的人,她被我的話嚇著了,之後當她知道不是我而是戒指掉進水裏的時候,才大鬆了口氣。
正如生命中的很多事情一樣,我們想象出的那些“事情會變得最壞”的情形,實際上從未發生。我生命中曾有一段很艱難的時期,當時我為了“做出最正確的決定”而焦慮不堪。各種各樣的“萬一”阻礙了我的決策。但是畏懼並非一個好的顧問。我試著尋求幫助,便讀了戴爾·卡內基的書《別擔心,活下去!》。對我來說,裏麵的一句話使整本書都有了價值:“你的各種擔憂有哪些真正成了現實?”
我前些年所有擔心的事,沒有一件成為現實。所以,我今天擔心的,基本上也不會成為現實。那麼為什麼還要擔心呢?仔細打算,然後做出決定。這是我所做的,並且我從沒後悔過。這當然不是說我沒犯過錯。我也犯過錯,但每次犯錯的時候,我明白:唯一能讓我脫離困境的,隻有我自己。
雖然緊抓著自己的辮子往上拉會很疼,但總會起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