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 20幾歲,趁年輕多給自己投資(1)(1 / 3)

20幾歲,是提升自己、充實自己、調整自己的最佳時期;20幾歲,是學習效果最好的時光,這時記憶力、吸收力、創造力最強,所以你必須抓住這僅有的幾年時光,為自己投資。投資大腦就是投資未來。另外,其他方麵諸如形象、氣質、談吐、健康也是20幾歲年輕人不容忽視的。

1.在20幾歲時,抓緊每一秒去學習去思考

在現代社會,思維能力有時比傳統的工作技能具有更重要的意義。對於夢想著三十而立的20幾歲的年輕人來說,豐富的知識和良好的思維習慣是成功所必不可少的。這並不是遙不可及的目標,但是需要你抓緊20幾歲時的每一秒鍾去學習、去思考。

2003年,22歲的李明明依靠自己高超的Flash動畫技術,拿到了上萬元的月薪。說來令人驚奇的是他隻有初中文化。

初中畢業後,李明明知道自己考高中無望,就憑著自己的美術天賦,考上了沈陽文華工藝美術學校。可是家裏卻拿不起每年3000元的學費。18歲的他不得不到北京闖蕩。如何安身立命?他在飯館打雜,幹過搬運工,散發過傳單。後來他想起了飯館老板說過的一句話:“想高薪,到中關村玩電腦去!”

雖然他從來都沒有摸過電腦,可他心中產生了向往的感覺,他立刻辭去工作到了中關村。他找到一份與電腦沾邊的工作——電腦搬運工,月薪600元。雖然辛苦,可他希望能接觸電腦。但是技術人員並不讓他和電腦沾邊,怕發生閃失,也是瞧不起他。李明明非常痛苦,卻並不甘心。

他住在黃莊附近的地下室,樓上住了不少大學生。他們有電腦。李明明就設法和他們接觸,時機一成熟,他立刻湊到電腦跟前如醉如癡的觀察。他看著他們在電腦上做網頁,羨慕地問:“幹這活兒一個月能掙多少錢?”

“6000,做好還有提成!”

一個月就掙了自己一年的錢,他吃驚不小。夜裏,他輾轉反側。飯館老板說中關村能掙高薪,沒想到這麼高哇。在睡意蒙矓中,他下決心學電腦。

他不斷地和樓上的大學生接觸,幫助這,幫助那,終於一個大學生同意教他電腦。他從開機、關機、識別鍵盤學起,一個步驟一個步驟地學。他用笨辦法記筆記,學習十分刻苦,經常通宵達旦,做夢也練習。僅一個多月,就把大學生教他的全學會了。那個大學生也沒想到他會進步這麼快,就給他介紹了一家教育網站做網頁設計員,月薪2000元。他從苦力躍升為白領。不久,另一家公司慕名找到他,以每月6000元的工資把他挖走了。這是在他進入北京一年半以後。

進步並沒有就此結束。他並沒有躺在這個崗位上就此享受一生。他成了設計網頁、製作Flash動畫以及製作其他多媒體的電腦高手。他拿出自己的全部積蓄買了電腦設備,租了房子,安裝了電話,開了自己的公司。經過四個月的困難期,生意逐漸好轉。到了2002年1月,他的月收入就達到了25000元。這時他才21歲,看上去,還隻是個毛頭小子,這樣下去不到十年,他就能成為百萬富翁。

李明明隻是無數個用知識改變命運的年輕人中的一個。但是對於大多數年輕人來說,僅僅靠學習知識來使自己的生活產生巨變是很難的。要最大限度地從學習中獲益,他就必須成為一個思考者。僅僅熟悉一些事實並不等於獲得了力量。如果用一無是處的知識來填充大腦,無異於一個勁兒把家具和擺設塞進房子裏,直到自己沒有立足之地。

食物隻有被充分消化吸收,變成血液、大腦和其他組織的一部分後,才能化為體力、智力和肌肉。同樣,知識隻有被大腦消化吸收,成為你思想的一部分後,知識才能成為力量。如果你希望獲得知識上的力量,除了看書要全神貫注以外,還要形成這種習慣:經常合上書,坐著想一想,或是站起來走走,想一想。一定要思考,要沉思,要默想,要在腦海中反複思量你讀到的東西。

有些20幾歲的年輕人認為,隻要他們持之以恒地學習,隻要在任何閑暇時都一書在手,那麼他們必然會變得富有教養、智慧通達。其實不然。與閱讀相比,思考要重要得多,沉思、默想讀到的東西,就如消化吸收所吃的食物。

20幾歲就成功的比爾·蓋茨這樣認為:學習的最大好處不總在於所記得的內容,更在於它們的啟迪,它們對塑造性格的巨大影響。成功的企業領導人知道,那些已經融入一個人體內的、隨時可用的少量知識要比空泛而無用的大量知識能成就更多的事業。

“忙忙碌碌的成功人士都是在什麼時候思考的?”這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問題。既然思考如此重要,那麼,作為一個20幾歲的年輕人是否要留出足夠讓自己思考的時間呢?

有許多事業有成的富翁是這樣安排自己生活的:他們可能每周拿出一個或是兩個晚上的時間作為機動時間,這樣他們就能夠讀一點書或是用這段時間進行沉思、反省。還有一些忙碌人總是在日複一日地為日常工作所驅使,不停地往前走。無論每天遇到什麼樣的事情,他們都會不經深思熟慮後就迅速做出決定,而後來證明這些往往都是錯誤的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