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倫比亞河——美洲大河(1 / 1)

哥倫比亞河——美洲大河

哥倫比亞河小檔案

河流總長:1953千米

流域麵積:67.1萬平方千米

發源地:哥倫比亞湖

河流注入:太平洋

哥倫比亞河是北美洲西部的一條大河,它源於加拿大落基山脈西坡的哥倫比亞湖,向西南流經美國西北部半幹旱區,切穿整個喀斯喀特山脈,在阿斯托裏亞處注入太平洋。全長1953千米,流域麵積67.1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包括庫特內河、龐多雷河、奧卡諾根河、斯內克河、亞克莫河、考利茨河及威拉米特河。

豐富的哥倫比亞河

哥倫比亞河是北美洲西部的大河之一,它最終注入太平洋。河流補給主要是來自高山融雪,部分靠冬季降水。河流水量很大,河口年平均流量為7860立方米/秒。水位季節變化小,河流大部分地區流經深穀,河床比降大,多為急流瀑布,落差820米,水力儲量達4000萬千瓦~5000萬千瓦,是世界水力資源最豐富的河流之一。

哥倫比亞河的排水量僅次於密西西比河、聖羅倫斯河和馬更些河,同時它還是世界最大的水電資源之一,連同其支流占美國水力資源的1/3。

斯內克河是哥倫比亞河流眾多支流中最大的一個支流,全長1610千米,流域麵積28.2萬平方千米。它源於美國懷俄明州西北黃石國家公園西南角,向南流經大特頓國家公園中的傑克遜湖,然後向西流經愛達荷州。這段河流多陡峭的峽岸和急流險灘,其中有亞美利加瀑布、特溫瀑布以及驚險的肖肖尼瀑布。肖肖尼瀑布從寬達275米的馬蹄形岩盤上突然下跌64米,景色蔚為奇觀。這裏春夏高山冰雪融解時水量最大,冬季最小。幹、支流可通航約1000千米,大洋海輪可直達河口以上150千米的波特蘭。另外,幹、支流處還建有多座大小水壩,用於灌溉和發電。其中大古力

水電站就是美國規模最大的一個水電站。哥倫比亞河泥沙含量小,是流域內重要的工農業水源。

哥倫比亞河流域簡介

哥倫比亞河是一條國際河流,幹流全長近2000千米,落差808米,流域麵積67.1萬平方千米。河流上遊在加拿大,長748千米,落差415米,流域麵積10.2萬平方千米,占全流域的15%。中下遊河流處在美國,長1252千米,落差393米,流域麵積56.7萬平方千米,占流域的85%。它的名字是以1792年來此探險的波士頓商人羅伯特·格雷所乘的船的名字命名的。河流幹流多,瀑布多,大部分河段流經深穀。

哥倫比亞河流域從西向東依次是海岸山脈、卡斯卡特山脈和落基山脈,均呈南北向穿過該流域,組成了科迪勒拉山係。山脈之間分布有河穀、高原和盆地,其中位於流域東部的落基山脈,綿長寬闊,海拔一般在2000米~3000米,是北美洲最主要的山脈。

河流氣候狀況

哥倫比亞河流每年在冬季幾個月都會集中西北太平洋區的雨量,因為受高山阻隔,所以除北部沿海降水較多以外,其餘的降水量多在500毫米以下,山間一些高原盆地的年降水量更是不及300毫米,氣候較為幹燥。

該河流域內的大部分大氣降水是以雪的形式降落到山區的,冰雪融水源源不斷地流入哥倫比亞河。通常,流域內各支流冬季水量較少,春季水量較大。

但在沿海盆地,水文條件卻有所不同,這裏冬季雨量集中,常可引起驟發洪水。而夏季幾個月,水量顯著減少,河水又降到最低水位。

接受降雪的哥倫比亞河,豐枯差別相當大,如大古力水電站壩址處年平均水量962億立方米,最豐年達1347億立方米,最枯年僅666億立方米,豐枯年水量幾乎相差一倍。

這裏年內徑流分配也不均勻,通常汛期4月~7月內的4個月的水量約占全年水量的68%。

盡管夏季會出現汛期,但是由於南方各支流受到融雪補給,早於北方諸支流,所以流量較為均勻。哥倫比亞河還有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含沙量低,築壩後水庫不易淤積。

大河流域內的水電站

由於哥倫比亞河含沙量低的重要特點,使得水壩的建築更加盛行。美國聯邦機構早在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就曾在哥倫比亞河流上修建了29座主要的水壩。

他們修建的這些水壩,不但有利於洪水控製和灌溉,也為魚類洄遊、魚類和野生物種提供了棲息地,而且還具有發電、航運和娛樂等綜合效益。

這些大型水電站的修建,在客觀上促進了縱橫交錯的超高壓和特高壓輸電線路的建設,推動了美國西部電網的發展和與其他電網的聯網。同時在另一方麵也方便了非聯邦機構修建其餘的中小型水壩。

美國西北地區的水電係統是世界上最大的水電係統之一,其水電開發、水電布局和水電調度都極引人矚目,並有相當重要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