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東歐民族分布的“馬賽克現象”(2 / 2)

向心力與離心力

東歐民族分布的“馬賽克現象”造成的最大問題之一跨界民族認同與界內民族分離的問題。比如,某些跨界民族對其所居住國的認同感差,而對界外母國的認同感強,產生相悖的向心力或離心力。除了“大阿爾巴尼亞”和科索沃獨立是這方麵典型的例子之外,在遊走巴爾幹的時候,我還注意到了其他的一些現象。波黑的塞爾維亞族人聚居區的東正教堂前懸掛的是塞爾維亞的國族,在馬其頓,斯科普裏老城邊上也有一尊阿爾巴尼亞民族英雄斯坎德培騎馬揮刀的雕像,馬其頓的一些阿爾巴尼亞族人的聚民區掛有阿爾巴尼亞的國旗。我訪問黑山的時候,一位阿爾巴尼亞朋友從地拉那來到波德格裏察來看我。我們一起去巴爾和布得瓦旅遊的時候,他幾乎像在阿爾巴尼亞一樣自如。我問其中的緣由,他告訴我這裏居住著許多阿爾巴亞族人。在匈牙利2010年議會大選時,斯洛伐克比其他國家更在意結果,因為似乎關係在匈牙利的斯洛伐克族人的地位。反對來,匈牙利也同樣關心在斯洛伐克的匈牙利人,2009年就抗議過斯洛伐克修改語言法,認為它是歧視匈牙利族人。2009年3月,匈牙利總統紹約姆。拉斯洛應當之邀前往特蘭西瓦尼亞的一個匈牙利族人聚居區參加曆史紀念日活動,羅馬尼亞方麵大為不滿,收回專機的降落許可,迫使紹約姆改乘汽車。

類似的情況幾乎在任何兩個相鄰甚至不相鄰的國家中都有,它們所映射出的問題卻是相同或相近的,那就是一個主體民族在外的少數民族對本國的認同感不強,有程度不同的離心力,而對境外的“祖國”有很大的親近感。這種反向原向心力或離心力都在程度不同上對這些少數民族的所在國造成了傷害,也易激起不同民族之間的敵對情緒。諸大阿爾巴尼亞主義、大塞爾維亞主義之類的民族主義政治思潮的出現也都與民族分布的“馬賽克現象”有著密切的關係,這些思潮共同的表現對外是普遍的擴張必對內是對少數民族否認、歧視和同化,內部民族關係、相鄰國家間的關係以及地區的國際政治都變得複雜起來。

更為重要的,從長遠的視角看,民族分布的“馬賽克現象”最大的消極後果或許使歐洲的一體化成為一個美好的夢想。冷戰期間的歐洲一體化是在同一個文明區域內,各個成員的基本政治製度和經濟發展水平相近。冷戰後的歐洲一體化不僅範圍是跨文明的,而且擴展的驅動力帶有濃厚情感色彩的“政治征服”。因此,觀察、評析歐洲一體發展的前景時,除了全球化和區域一體化這個世界通行背景之外,還不能忽視中東歐特有的多元化的文明底色。幾十個規模大小不同、社會發展程度不同、政治文明背景不同的國家能真地和諧得像一家人似的嗎?甚至在不遠的將來聯合成為一個超級國家?即使歐盟在不遠的將來能將中東歐所有國家都吸收進來,歐洲在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麵會有更強的一體化,甚至進而成為一個超級國家。但是,由於民族分布的“馬賽克現象”及其消極衍生物,歐盟最多也隻能是哈布斯堡王朝那樣的超級國家,形式可以維持,但很難永存。更悲觀一點說,曆史地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是歐洲的一種常態,大國爭霸也是歐洲的一種常態。中東歐正處於三大文明交彙處,也是統一歐洲的裂縫地帶。在內部的離心傾向和外部的拉拽效應雙重作用下,作為一個超級國家的歐盟是可望不可及的,統一的大歐洲更多的還是美好的願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