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武科瓦爾之痛(2 / 2)

南聯邦解體時,國家的主要遺產都為塞爾維亞所繼承,特別是南斯拉夫人民軍實際上控製在南聯盟(主要是塞爾維亞)手中。由於非塞族軍人多半被隔離,南斯拉夫人民軍實際成了塞爾維亞軍隊,在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宣布之後同塞爾維亞的內務部隊以反對國家分裂和保護塞族人的名義向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開進,與當地的武裝發生衝突。武科瓦爾離塞爾維亞最近又地處要道,所以,南斯拉夫人民軍和塞爾維亞的內務部隊才首先圍攻武科瓦爾。

戰爭紀念館

與波黑一樣,作為獨立國家的克羅地亞是在南聯邦分裂的血雨腥風中誕生的,獨立之初發生的這場戰爭就成了克羅地亞人難以釋懷的心結,永遠的痛。在薩格勒布,我參觀了一個戰爭紀念館,裏麵還有一個近些年成立的隸屬政府的“克羅地亞獨立戰爭回憶和文獻中心”。它們的重要使命就是研究南聯邦解體過程中的克羅地亞戰爭,特別是克羅地亞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情況,除了雜誌、CD光盤和圖片之外,該中心還編輯出版了不少文件集、畫冊和研究著作。比如,2007年出版的《惡魔之果》畫冊,裏邊的圖片都是克羅地亞被戰爭摧殘的慘狀。2008年出版的《武克瓦爾的打擊目標:醫院、老人院……》,副標題是“南斯拉夫人民軍和黑山軍隊進攻克羅地亞共和國和1991年塞爾維亞占領武克瓦爾”。2010年出版了《風暴》和《勝利的風暴》,前者講述的是克羅地亞軍警1995年8月對塞爾維亞軍隊的反擊,附有大量相關文獻,後者是一本相同內容的畫冊。在克羅地亞人看,正是這次勝利的反擊,克羅地亞才收複了失地,完成了國家的獨立和統一。戰爭紀念館的負責人告訴我,他們的出版物特別注重檔案,目的是要讓世界知道戰爭的真相。他還送給我兩本戰爭剛結束時編的書,一本是根據克羅地亞衛生部和情報部門提供的證據寫的《克羅地亞1991~1992戰爭中的民眾傷亡》,另一本長達500頁的克英兩種文字對照的《1991~1992年克羅地亞戰爭作品集》,裏麵主要是有關戰爭的文件、書信、詩歌和照片。

透過這個博物館,這個中心和些出版物,可以看出克羅地亞人心事有多重。

羞澀的塞爾維亞

剛獨立時,克羅地亞當時還沒有正規軍,隻有警察和臨時拿起槍的人。所以,傷亡者多為平民,毀壞的多為民用建築。所以,違反戰爭法規、滅絕各族和反人類等罪名很快就加到了南聯盟和塞族領導人頭上。1993年5月,聯合國成立了前南問題國際刑事法庭。雖然聲稱起訴和審判所有1991年以來前南境內犯下上述罪行的人,但事實上,它通緝、抓捕和審判的主要是塞族人。如,南聯盟總統米洛舍維奇,塞爾維亞總統米盧蒂諾維奇,波黑塞族前領導人卡拉季奇和波黑塞軍總司令姆拉迪奇。2011年7月20日,克羅地亞戰爭期間塞族武裝力量領導人,“克拉伊納共和國總統”哈季奇被塞爾維亞當局逮捕並於22日引渡到荷蘭海牙。

塞爾維亞對國際社會指控的態度也有個變化過程。在米洛舍維奇當政時期,南聯盟態度強硬。但2000年反對派上台之後,南聯盟(2003年稱塞黑,2006年與黑山分離後稱塞爾維亞)的態度發生轉變,主動配合國際社會抓捕並引渡被通緝者。它這樣做的重要原因,是想緩和與西方的關係,早日加入歐盟。不過,它似乎不太情願從國家角度承認國際社會對它克羅地亞戰爭和波黑戰爭中犯下罪行的指控。比如,直到2010年3月底,塞爾維亞議會才正式通過決議,強烈譴責就波黑戰爭中塞族武裝在斯雷布雷尼察屠殺穆斯林居民,對受難者表示哀悼,為沒有有效阻止這種暴行而向受難者家屬致歉。至於克羅地亞戰爭,塞爾維亞領導人也曾前往墓地獻花、憑吊,但強調那是一場悲劇,塞克雙方都有責任。受國內政治的影響,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在戰爭責任認定上達成一致還需假以時日。武科瓦爾對克羅地亞來說是內傷,對塞爾維亞來說是外傷,一時半會還都難以治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