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波希米亞奏鳴曲(2 / 2)

幾度稱雄的捷克王國

9世紀下半葉,普熱米斯爾家族在波希米亞地區崛起,開始擴張勢力範圍,為捷克國家的建立奠定了基礎。從9世紀末起,布拉格開始成為正在形成中的捷克國家的中心。至1620年捷克失去獨立而論為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的一個省份之前,捷克王國存在了大約700年,其間發展時起時伏,幾番成為中歐的強國,又多次陷入內亂和外族幹預之中,最後以失去獨立而告終。由於這個王國在東西方各種文明夾縫中興衰起伏了700多年,後人對波希米亞的想象變得極為豐富。

捷克王國第一次在中歐稱強是在10世紀。博列斯拉夫一世當政時期擴大了疆域,逐漸占領了摩拉維亞、西裏西亞和西斯洛伐克,捷克王國躋身於中歐強國之列。然而,在後來的兩個世紀裏,捷克王國遭遇了長期的內亂和外部侵擾。11世紀初,波蘭國王覬覦捷克的王位。為了保住王位,捷克王公不惜將捷克變為德意誌神聖羅馬帝國的封地。捷克王國再一次稱強歐洲是13世紀末14世紀初。當時它選擇靠攏德意誌的做法,捷克王國成為了神聖羅馬帝國裏的重要一員,國界也推到了亞得裏亞海沿岸。瓦茨拉夫三世利用波蘭封建主內亂之際不僅成了波蘭的國王,而且還使自己的兒子一度取得了匈牙利的王位。普熱米斯爾家族則成功地把捷克、波蘭和匈牙利三個王國都合並在捷克王朝手中。盡管時間都很短,但從一個側麵反映出捷克王國當時的強盛程度。14世紀中葉,查裏四世甚至還圓了曆代捷克國王成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的夢想,將帝廷所在地遷到布拉格。

然而,15世紀20~30年代的胡斯戰爭之後,捷克王國的大國顯赫風采不再,逐漸陷入外族的幹預和控製之中。先是1436年神聖羅馬帝國一位皇帝加冕成為捷克的國王,接著在1490年波蘭君主奪得捷克的王位,最後捷克於1620年開始了幾百年處於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黑暗年代”。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捷克人和斯洛伐克人才在哈布斯堡王朝崩潰後建立起統一的現代民族國家——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

波希米亞風格

曆史上的大起大落與空間上的縱橫交錯融入到波希米亞的社會發展當中,就形成了一種多元的、鬆散的、明快的特點。在捷克·克魯姆洛夫這座古老的小城,我住在中心廣場邊上的一家名叫“老店”的旅館,它盡可能地用種種裝飾來表現波希米亞的風情。比如,前台負責接待的姑娘身著一條白色打滿粗褶細褶並垂吊著色彩豔麗的流蘇的長裙,腰身在輕飄的長裙襯托下顯得格外纖細,頭發不是散披著,而是紮著兩個既粗又長的發辮,搭在胸前。

其實,最能體現波希米亞風格的還是這裏的建築色彩和式樣。就前者而言,去過布拉格的人都對伏爾塔瓦河兩岸古老建築上桔紅色屋頂和白色牆體印象深刻,許多國家的許多地方的建築都有紅色的房頂和白色的牆體,但都不像波希米亞屋頂那樣無論是在藍天還是在烏雲的襯托下那麼豔麗,對比那麼強烈。就後者而言,巴羅克式、哥特式、羅馬式、文藝複興式等幾乎混合了中歐各國的所有式樣,甚至還夾雜著東方的建築風格。大街小巷兩旁,相鄰的建築無論是高樓還是矮房,幾乎沒有重樣的。窗戶門臉、顏色裝飾和房簷屋頂都千姿百態,緊湊而又鬆散,混亂又呈現一種活潑的整體感。因此,有人認為,波希米亞風格決不局限於波希米亞這個地方,其範圍所及,遠比我們想象的大很多。

波希米亞經曆得太多,見識得也太多,以致不同的時空都在這裏留下了自己的足跡。它好像不願對過去的苦痛耿耿於懷,也不想生活在對往昔輝煌的精神眷戀之中,更何況苦痛與輝煌非常複雜地交織在一起。在波希米亞,我感到人們好像更在意以平和的心態享受現在,續譜波希米亞的變奏曲。遊走在捷克各地,我的心境要比遊走在波蘭、匈牙利、塞爾維亞、波斯尼亞等國輕鬆許多。用中國東北話說,那是“老敞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