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長的晚宴
市長平民化的這種感受在共進晚餐時更為強烈。會見之後,當亞博士安排一個專門的英文導遊領我參觀托倫的老城,特別是十字軍城堡廢墟和托倫古城。轉了兩個多小時後,快到7點的時候,她把我送到古城堡遺址附近的一家名字好像叫1231的四星級酒店,餐廳就在它地下一層。共進晚餐的還是下午參加會麵的那七個人,市長走在前麵,其餘的人跟著進了餐廳。我們的桌裏比較靠裏,也不是什麼包間,外邊已經有一些人或在吃飯,或在喝咖啡,或在聊天。他們對市長等人都視而不見,好像不認識。從麵容上我分不清他們是哪國人,但他們說的話我能聽出來是波蘭語。當然,他們也可能是外地的。總之,沒有一個與市長打招呼的,更無起身致敬的。服務生總該認識市長吧,他們同樣也沒有顯示出額外的熱情或表示殷勤,一切都照常。點菜時,服務生給每人一本菜譜,各點各的。我看了一下價格,沙拉平均價在10茲羅提左右,正菜平均30茲羅提左右,最的水果20茲羅提左右。除此之外,大家喝了三杯啤酒,幾瓶水,一杯果汁和一瓶葡萄酒。我不埋單,當然也就不知道總共用了多少錢。不過,我大概估算了一下,這餐飯應在一千元人民幣左右。這在中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市長請客,又是四星級酒店,又是七個人,一千多元錢怎麼可能夠呢!一瓶國酒多少錢?為了在外國人麵前作一個好客的姿態點一道魚翅燕窉澳鮑或者其他我連名都說不上來的美味佳肴,又得多少錢?更重要的是,總得有一個豪華包間吧,市長哪能在大廳裏招待外國客人?據說,在中國有一定級別和權限的領導請客,如果用錢太少了都不好報銷。
邊吃邊聊大約用了一個半多小時。我們離開飯店時,天下起了小雨。亞當博士開車送我回賓館,而市長等三位官員各開各的車,還是沒有任何跟隨的人,也沒有按官級配置的專車候著。我還特別留心觀察了一下他們的車,沒有奔馳寶馬之類的豪華車,都是較小的中檔的普通家用車。各回各的家,一切都是那麼自然。看上去,汽車真地隻是一個代步工具,完全沒有諸如品牌、價格和排汽量等指標來顯明身份和等級的附加值,因而行駛在大街上也就不會有什麼特權了。
中外官員外表形象和行為舉止有著明顯的區別,圍繞他們的人文環境也大不相同。在這些顯而易見的差異的背後,人們可能體驗到更為深層的政治文化的魅力。中國與波蘭文化傳統不同,國情更不一樣。我們不能用波蘭人當官的標準要求中國的官員。但是,中國是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共產黨執政為民、立黨為公,將“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和“群眾利益無小事”作為自己宗旨。從這個角度說,中國的官員應當做的比托倫的官員還好才是。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瞧瞧人家托倫的官,我想,中國的“公仆”們應當有不少地方需要向人家學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