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自覺這樣做沒有錯,因為他自己就是出身底層,可是出身高門的世家們會怎麼想了,這劉裕可是要削弱他們的根基啊。其實東晉朝廷雖然名義上是司馬氏皇族做主,可是這執政的都是世家大族,按順序依次來是琅琊王氏,穎川庾氏,譙國桓氏,陳郡謝氏四大家族,代表人物就是王導,瘐亮,桓溫,謝安。
這四大家族中桓氏與謝氏一開始都不是東晉的高門士族,他們是在自身為朝廷立了巨大功勳之後才得以晉位頂級豪門之列,對於世家來說,你們次等士族可以進位上等士族,現在你劉裕掌大權,你劉氏也可以成為朝廷的頂級大家族,但是有一條,那就是你要遵守這個遊戲規格,那就是維持世家的統治。可是劉裕顯然沒有做到這一點。
不久之後,安帝加封劉裕為太尉,中書監這兩個職務,劉裕這次沒有推脫,反而是很爽快地答應下來了,世家們都以為劉裕接受了這次加封之後,應該就會安靜下來,可是劉裕又一次把那些世家們給惹毛了。
朝廷選拔官員,一個主要渠道是各地州郡推薦的秀才、孝廉人選。秀才要求有文化,孝廉要求品德好,再由朝廷進行文化考試,合格者才能錄用,這個製度從漢代開始實行,一直用了幾百年,但自魏晉九品中正製實行以後,百餘年來士族門閥控製了秀、孝選拔,他們的子孫不管有無才幹,都可以通過這個名目,不用考試直接做官,劉裕此時向皇帝呈請批準,恢複對秀才、孝廉的考試製度,晉安帝就是劉裕幫蓋章寫聖旨的,劉裕說什麼就是什麼。
劉裕的用人製度,隻看才能品行,而不計較其出身高低,也不計較與自己有無恩怨,當然,他的親屬隻要稍有能力,都會位居高官,這是他控製政局的需要,但除此之外,他從不用隻會阿諛奉承的無能之徒,有人認為跟隨他發跡的,都是其京口鄉黨舊部,但劉裕從不介意從舊日敵人中選拔人才,像沈林子兄弟,本是跟著孫天師的要犯;胡藩是桓玄的部屬;平燕時招降的垣氏家族,這些人在他死後,仍在軍、政領域起著重要作用。
劉裕這是要打破世家們名正言順繼承官位的權利啊。如果說當初劉裕殺虞亮是為了削弱世家,他們還可以容忍,畢竟朝廷的情況他們也不是傻子,他們也了解,他們也知道,可是劉裕現在的情況就是要跟斷了他們的根差不多,要是他們的子孫做不了官還怎麼維持世家的統治,這天下的官兒總共就那麼多,那些泥腿子上來一個,那我們這些高貴的世家子弟不就是少了一個名額?
觀劉裕現在的作風,他生活檢樸,可以看做是一貫以來的習慣,當初王導桓溫初掌權時也是如此,沒有什麼奇怪的,可是劉裕為了虞亮私藏了一千口人就把他給殺了,然後又要讓那些泥腿子搶我們世家子弟的入仕名額,這個性質就不一樣了,劉寄奴這是在破壞我們世家朝政的規則,他難道是想學桓玄,圖謀不軌?即便是他沒有這個想法,憑他現在所做的事,他也應該下台了。當然,這是某些豪門世家商議之後共同決定的。
但是,劉裕是那麼容易下台的嗎?他如今是當朝錄尚書事,掌握朝政,皇帝就是專門幫他蓋章的,還有他現在是朝廷的車騎將軍,北府的軍權也掌握在他的手中,軍中的士卒把他戰神一樣看待,還有,這次保衛建康城的戰鬥,他再立功勳,在建康人心中,就是皇帝的威信也沒有他大吧。他現在是集軍政大權,崇高聲望於一身,有那麼容易被推翻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