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孟旭想不開(2 / 2)

劉裕聽了這個話自然是很高興的,隻是孟旭那裏確實是個很大的麻煩,孟旭原來是代表建義諸人在朝中任職,在京多年也積累了很多的人脈,加上他現在是朝廷的尚書左仆射,有很多人都聽他的命令,如果不能說服他這後果實在是很難預料。

孟旭之後接連幾次都提出要遷都北上,劉裕對於以前的老朋友這麼頑固也實在很無奈。劉裕隻好在朝上當眾表明自己的決心,“現在保衛國家的兩大軍團,江州軍和豫州軍都先後敗在敵軍手中,而強大的敵軍又在步步緊逼,大臣和百姓心裏的恐懼已經到了一個極限,如今這建康城還毫發無傷,這陛下的車駕卻先動了,百姓們知道了會怎麼想?京城很危險,所以皇帝就先逃了。這樣做的後果就是會使事情一發不可收拾,到時我們想收拾殘局也辦不到了。再說就算依你所講遷都北上,到了江北又會怎麼樣,也隻是拖延一些時日罷了,最關鍵的是臣民們沒有信心,怎麼可能打得贏敵軍?逃得再遠也沒有用。而現在我們的士兵雖然很少,隻要我們上下一心,齊心合力,還是可以和敵軍拚死一戰的,如果勝利那就是老天保佑我大晉朝廷,我們君臣都可以重獲新生,如果失敗,那我寧願舍身報國,就算是死我也要死在晉室宗廟之前,絕不會苟且偷生。”

到了最後,劉裕看到孟裕還要再說,隻得斥道,“我決心已定,再也不會更改。”孟旭因為自己的建議不被采納而有些惱羞成怒,他再次表明,朝廷這一次的抵抗一定會失敗,但是他不願意將來城破之後死在敵人的手上,所以他請求劉裕先殺了他。

劉裕也沒想到事情會鬧到這種不可開交的地步,他此時也惱火了,自己可是錄尚書事,當朝宰輔,跟你說了半天好話你都不聽,反而要威脅自己,於是順口說道,“如果你一定要死,那也可以,等到我打退了敵軍的進攻你再死也不遲。。”

其實劉裕的意思是讓他看著自己打退敵軍,看到他到時候還有沒有臉說要死的話,可是孟旭這時就有點入了魔障的感覺,他越想越覺得自己罪大,於是他向朝廷上了最後一道表章,“當初劉裕要北伐的時候,滿朝的文武百官都不同意,是我一力支持,結果卻導致妖賊乘虛而入,使國家的安全受到了威脅,這都是我的罪過,我隻有一死以謝天下。”然後,孟旭一時想不開,就自己服毒自盡。

孟旭算得上是一個熱血忠臣。他的打算是讓皇帝北上,不管建康城是破還是不破,隻要皇帝還在,朝廷就有希望。在他看來,劉裕不是萬能的。所謂不敗將軍那隻是傳說。所以劉裕決定死守建康,是置皇帝的安危於不顧,他無法讚同。而他曾經力挺劉裕,難以自辯,幹脆以死明誌。

而劉裕的性格之中本來就有賭徒的成份,老孟的想法其實真有道理。劉裕往往算出自己勝率大一點,然後就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使勁,以擴大勝率。這一點是冷兵器時代優秀武將的必備素質,孟旭也是體會不到的。

但是孟旭之死,卻讓本就喧囂於建康城的流言更加具有說服力,百姓們的信心也在消退,所以從這一點上來說,孟旭幹了一件蠢事。就跟當初的何無忌一樣,死很容易,但他們死後所造成的影響就連劉裕也不能控製。城中的百姓對於擊退賊兵越發沒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