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討伐桓玄(一)(2 / 2)

桓玄的兵馬未傷根本就入駐建康,史上大凡地方軍閥勤王進入京城,強者就挾天子以令諸侯,弱者自求出鎮一方,鞏固自身權勢。桓玄也不例外,他先是貶了當朝太傅司馬道子,椄著又殺司馬元顯於鬧市,掌握朝廷軍政大權,大封兄弟親族與親信手下。他現在已經做到了他父親桓溫當年的高度,就是權蓋人主,勢傾天下,他現在也想著我應該很快就能過一把皇帝的癮了吧。(注:《晉書-桓玄傳》)

朝廷裏麵的局麵已經穩定了,接下來就是外麵的威脅。桓玄入主建康,地方上唯一能和他抗衡的就是北府軍統帥劉牢之了。桓玄得勢之後,立馬解除了劉牢之的兵權,貶為征東將軍,會籍內史,劉牢之對手下人不甘的說道,“現如今桓玄小兒才初掌權柄,就想著要奪我兵權,諸位再隨我反了吧。”

當然,這個手下人就是此時在北府軍中威望甚隆的建武將軍劉裕。劉裕看得很清楚,現如今桓玄掌握著朝廷大勢,挾天子以令諸侯這個招兒曆史上很多人都用過,而且屢試不爽,就是因為當時的皇室還掌握著天下大義。

劉裕很是幹脆地搖搖頭,“明公,您先前不戰而降,早已損了北府軍的士氣,而桓玄則是新近掌控朝政,威震天下,不論是誰都會先躲避他的風頭,您已經沒有和他叫板的資格了,而且您要造反,我身為您的手下勢必不能出賣您,但又不能跟著造反,所以,我隻好解好歸田,回往京口了,而且,我現在也很想念家中的妻子和年幼的女兒。”

何無忌也覺得劉裕的話很有道理,便去向劉裕討教自己的前程。劉裕便對他說,“現在您的舅舅去造反,隻是死路一條,我們可不能跟著他一條路走到黑。兄弟可以跟我一起回到家鄉,如果桓玄那個家夥能夠保守一個晉朝臣子的本份,我們就跟著他混也沒什麼,如果他想著要篡位,到時我們再另做計較。”

劉裕如此決絕地離去,並非對東晉效忠到多牢固的程度,也不是怕了桓玄。他最後的稱帝了怎麼可能從內心裏效忠朝廷?他隻是認為劉牢之以一己之私來辦天下事,太不可靠;而北府軍實力不足,若無大義,則不夠爭奪天下。劉大帥許以重利,劉裕不為所動。他雖然看重軍權,但並不盲目地求私利。畫餅的事都看不穿,那是現代都市白領,不是劉裕。

劉裕走了,何無忌也走了,劉牢之傻了。劉牢之手下的大將中現在聲望最高的就是劉裕,自己和兒子劉敬宣現在在北府軍中也快到人人喊打的地步了,他就是想著利用劉裕的聲望來控製北府軍了,現在打算落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