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以城市核心價值觀引領城市前行(2 / 3)

在太原城市核心價值觀表述中,“包容”是基礎。“包容”既是對太原曆史文化精神的凝結,也是對未來發展的一種觀照。曆史上的太原地處中原漢人與北方遊牧民族接壤之方位,是多民族文化碰撞、交融、創新之地,見證了中國曆史上多次的民族大融合,也迎來了太原的不斷發展和繁榮。今天,太原要建設一流的省會城市,更需要有“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氣度,一要探索包容的新內涵,如包容“地球村”,包容不同的社會階層和群體。二要踐行“包容”的核心價值觀,既要拿出一種敢為人先的膽識,也要對先行先試中出現的失誤和不當給予理解和包容;既要大膽創新,又要對於創新所蘊涵的風險有所認知,潛心積累,一鳴驚人;既要以開放的胸襟和開闊的視野,拿出大幹苦幹實幹的氣魄,也要求同存異,協同作戰,最後實現合作共贏的結果。所有這些都需要在製度層麵所有落實,實現製度性包容。

“尚德”是前提。敦厚淳樸、勤儉務實的傳統品德深深沉澱在太原人的品格之中。“尚德”具體到我們的城市而言,其核心是在全社會廣泛深入崇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係之德,形成一種以“德”為先的社會風氣和行為準則。特別是對城市發展的方向、戰略決策、節奏、方式方法、目標等具有舉足輕重作用的領導幹部和公務員係統,在太原實現率先發展戰略、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關鍵時期,要旗幟鮮明地堅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之大德,遵從“公、廉、嚴、能、信”的領導幹部核心價值觀和“忠誠、為民、務實、卓越、廉潔”的公務員核心價值觀,以身作則,帶頭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切實踐行以“包容、尚德、崇法、誠信、卓越”為內容的城市核心價值觀,成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行動者。而對一般民眾而言,“尚德”就是向善崇禮,勤儉務實,每個人都應修身自律,躬行實踐,積小流而成江海,積小善而成大德,做文明的現代社會人。

“崇法”是保障。“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啟以夏政,疆以戎索”見證了太原“崇法”的輝煌。今天的太原要建設一流省會城市,更需力行“崇法”的價值取向,把“崇法”作為全社會行動的中正之基。具體而言,“崇法”就是要堅守住法律這條底線。特別是執政者(包括各級領導幹部和公務員)要堅決做到執政為民,不搞特權,不謀取私利,依法為人民辦事。同時,“崇法”也應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共行,這就需要大幅調理、整合依法辦事的流程,降低百姓依法辦事的成本,提高司法體係執法的公平正義與效率。

“誠信”是路徑。沒有誠信就沒有昔日晉商的輝煌。今天的太原要建設一流省會城市,也無捷徑可言,來不得半點虛假。這就要求積極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誠信的精神、價值、規範和實踐。首先,誠信應成為一切社會交往的準則,特別是政府與社會、企業以及民眾之間都應建立誠實守信的基本關係;其次,政府要對城市的發展和未來講誠信,例如要以守法的態度來麵對城市的總體發展規劃,始終保持規劃的嚴肅性、連續性,並為社會誠信的建立起表率作用;第三,切實把信用與誠信作為社會控製的基本要素,即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持,逐步設立全民的公共信用個人信息資料庫,配套建立社會信用評價體係、相關的信用獎懲機製,加強社會誠信建設,降低社會交往成本。

“卓越”是追求。在曆史時空中,太原曾閃耀著卓越高超的精神氣質。目前太原正努力形成追求“卓越”的社會氛圍。例如太原市已經製定了“建設一流省會城市”的宏偉目標,包括建立一流的新興工業基地、一流的自主創新基地和一流的現代宜居城市等具體的“卓越”目標;明確了實現“卓越”的根本方法——對標,即把全市各項工作分別對標“卓越”水平與標準,努力學習一流,創建一流。麵對曆史的榮光與發展的困境,太原尤其需要高揚“卓越”的城市核心價值觀,喚醒全社會擔當發展使命的堅定信心和內在動力,凝聚全體市民的力量,披荊斬棘、奮勇前行,重振太原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