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春
人類學家認為,人類是文化的動物,而文化則是由“意義編織的網”。人類為什麼始終不斷地追求生存的意義和生命的價值?因為隻有通過創造永恒的價值,才能超越肉身的死亡而達到新生或永存。超越自我、追求卓越,是人類生命意義與價值追求的根本體現,是人類始終的精神品質。卓越,彰顯了太原人民敢為人先、爭創一流的奮鬥精神。
在曆史時空中太原閃耀著卓越高超的精神氣質
曆史上的太原人民很好地為人類的這種精神氣質進行了注解。“三家分晉”開啟中國封建社會的新紀元。北朝霸府、大唐北都、中原北門、九邊重鎮、晉商之都、龍興之地等諸多美譽,曾經孕育過眾多功成業就、獨領風騷的傑出人物,體現了太原特殊的地緣優勢和在中國各個曆史階段所發揮的重要作用。近代中國,太原作為辛亥革命較早響應的城市之一,推動了中國民主革命的進程。新中國建立後的太原又鑄輝煌,解放初期,全國十個特大城市太原榜上有名,在鋼鐵、重化工、電力等領域創造了數十個中國第一。改革開放新時期,太原作為能源重化工基地,為全國的工業化以及工業化驅動的城市化提供了重要的能源,做出了巨大貢獻。麵對曆史的榮光和發展的困境,我們尤其需要追求卓越並使之回歸城市的核心價值。
卓越是回歸於太原人民的精神品格和集體意識
卓,高也。《後漢書·祭遵傳》中曾用“矯俗厲化,卓如日月”來描述東漢大將祭遵高如日月的品質,蘊含有一種高遠的視界。“卓越”,強調了城市在精神文化上的開闊視野,蘊含著不斷超越現實的城市精神和追求,展示了敢為人先、敢為天下先的超人勇氣,以及瞄準目標後的奮不顧身、奮勇前行的激情和堅毅不渝的堅持。這其中蘊含了深刻的理性反思與批判意識,因為卓越從來就是在否定之否定中的升華。這也展現了一種對高速發展的社會的高度責任擔當。麵對經濟社會的快速轉型,卓越表現的是“比優秀更優秀”的目標追求,不僅是對曆史的回應,更是對當下發展使命的高度責任擔當,表現出堅定的自信和高尚的自我奉獻精神。
追求卓越是擔當發展使命的堅定信心和內生動力
這需要所有人以務實進取、開拓創新的態度,拋卻抱殘守缺、不思進取、得過且過、甘於平庸、貪圖享受等不良習氣,真正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腳踏實地、追求卓越的精神內核;需要城市的不同群體擔當合適的社會角色,政府將自主創新作為城市發展的主旋律,積極主動充當自主創新的戰略規劃者、推動者和服務者,企業將創新融入血液、充當自主創新的真正主體,社會公眾積極參與改革創新,而孩子們則以成為創新者為榮;需要決策者群體不僅將創新理解為倡導、鼓勵和支持創新的價值理念,還要將之深化為一係列激勵創新活動的製度安排、社會評價係統和相應的輿論環境。追求卓越是一個在平凡中鑄就輝煌的行動過程。被尊為管理學界“大師中的大師”的彼得·德魯克說過:“今天的組織需要的是由一群平凡的人,做出不平凡的事。”這啟示我們要從細節做起、從平凡做起、從身邊做起,將追求完美養成行為習慣,看中最好、對標趕超,披荊斬棘、奮勇前行,以一代乃至幾代人的努力,重振太原雄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