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晨星在樹後看楊老大演了那一招,佩服無已,心想:“這一招不但厲害,名字也取得甚好。身子轉回來這麼斜著出掌,可不正像推開窗子望月亮嗎?”情不自禁地演了起來,左腿一出,身子向回一轉。不料地上積雪甚滑,一個踉蹌,險些摔倒。那幾個小孩聽到樹後聲音,齊道:“什麼聲音?”奔到樹後一看,卻是李晨星。楊老大道:“好啊,原來是你這小子。你鬼鬼祟祟地躲在樹後,想幹什麼?”李晨星白了他一眼,轉身便走。楊老大縱身而上,張開雙手攔住,罵道:“嘿!沒有名字的小雜種,你白什麼眼!”李晨星大怒,喝道:“你以後別再胡說,我有名字啦,叫作李晨星!”
王小七冷笑道:“嘿!什麼李晨星、李晨月的,小雜種還要什麼名字?快說,你小子躲在樹後,到底在打什麼壞主意?”李晨星怒極,心中隻說:“你們今日如此辱我,等我以後學了本事,定當十倍奉還!”狠狠地瞪著他們。陳小二在一旁道:“這有什麼難猜的?這小子躲在這裏,定是想偷學武功。”
李晨星一聽這句話,不禁臉上微微一紅。他確是望見他們在演練武功,才來看上一看的。原來他從小便想到丹山上去學武功,但和父親說過好幾次,每次父親卻總是搖頭歎息,一言不發。每當他急得要哭時,他父親便道:“孩兒別哭,等你再大幾歲,咱們便去少林寺拜師學藝,聽說少林和尚的武功比丹山道士們還高呢。”後來李晨星便不再提此事,心中暗暗打定主意:“等我見了丹山上有胡子的道士,便自己上前拜師,若是不成,以後再去少林寺。”至於何以拜師要找有胡子的,那自是因為有胡子的老一些,武功便高一些,非但要有胡子,而且胡子越長越白就越好。
然而在村中卻從未碰上過有著長白胡子的丹山道士。長白胡子道士不常見,這楊氏兄弟倒是常到村中來。原來這楊氏兄弟老大叫楊宏忠,老二叫楊宏義,乃是村中一戶姓楊人家的孩子。幼小之時,一次金兵過河騷擾,父母皆為所殺,兄弟二人為丹山派的一個道士所救。那道士見楊家兩個孩子孤苦無依,又想起了故世的弟弟,觸動情懷,便收了二人為徒,而給二人取名為宏忠、宏義,可見得期望之厚。那道士心傷胞弟之死,每日裏接借酒消愁,嗜酒如命,楊氏兄弟自小便常為師父下山打酒。他兄弟二人在丹山派學武,甚為村中眾小孩所羨慕敬服,每次下山打酒,均為眾小孩纏著演示武功。那老二楊宏義倒也罷了,老大楊宏忠卻常自炫耀,大吹大擂。李晨星雖然瞧不慣他那輕浮驕傲的樣子,但因心幕丹山派的武功,便也每次都和眾小孩一起觀看他“表演”。
後來李晨星七歲那年,一日見楊氏兄弟陪著一個老道來到村中,耳聽得兄弟二人叫那老道“師父”。李晨星大喜,便即奔上前去,說想拜師學藝。不料那老道瞧了他一會兒,突然間麵色大變,猛地裏一個耳光打去,罵道:“你這小雜種,想學武功,長大後害人麼?”楊氏兄弟見平時慈祥溫和的師父突然大反常態,心下都感驚訝。楊宏忠因每次在眾小孩麵前表演武功時,李晨星從不喝彩叫好,早就懷恨在心,這時便上前說道:“師父,你老人家莫跟他一般見識,讓弟子來教訓他!”說著便上前向李晨星拳打腳踢。他年齡大著兩三歲,又是從小學武,李晨星哪裏是他對手?毫無還手餘地,登時便被打得鼻青臉腫。那老道在一旁冷冷地瞧著,卻並不阻止。不一會兒,村裏幾個小孩都跑過來瞧熱鬧。後來他父親李竹山聞訊趕來,連向那老道賠禮作揖,說盡好話,終於將他領回家去。李晨星心中不忿之極:“明明是他師徒理虧,爹爹何必這般低聲下氣?難道丹山派的道士都是這般蠻橫,不講道理麼?可是爹爹又常讚丹山道士行俠仗義、扶危濟困什麼的,乃是大大的好人?”心下疑惑鬱悶,但見父親麵色淒苦,便也從不多問。
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