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也不知過了多久,魏濤悠悠醒轉。眼前燈光明亮,柔和而悅目。他坐起身來,不禁吃了一驚,隻見身周座椅排列,車窗雅潔,竟然是在一節高鐵車廂之中。近幾年中國高鐵發展迅猛,風靡世界,作為一名愛國情懷的時代少年,魏濤三年前便已特地體驗過,這時再一打量,但覺廂內光線柔和,氣派典雅,伸縮手拉式窗簾,360度旋轉座椅,果然是在高鐵車廂之中,還是頭等艙。然而極度令人驚奇的是,車廂內竟然空無一人,既無乘客,又無乘服員。他想起自己是在考場上被王林擊暈,怎麼醒來後突然到了高鐵之上?回思考場上的奇事,霎時間一陣恐懼,叫道:“乘務員,乘務員!有人嗎?秦老師,秦老師!”
但聽得自己驚慌的聲音回蕩於艙內,卻無人應答。他更感害怕,正欲再叫,忽然一個女子聲音道:“啊,你醒啦!”
魏濤聽得正是秦老師的聲音,大喜之下,忙向聲音來處望去。哪知一望之下,不由得驚奇無已,眼前見到的不是秦老師,而是兩個茶杯懸在空中,向自己移來。他揉了揉眼睛,試探著問道:“秦老師,是你嗎?”
那聲音噗嗤一笑,說道:“哎呦,你瞧我恁地粗心,竟忘了你看不到我。”話音一落,魏濤眼前一亮,竟出現了一個身著古裝的美貌女子,瞧她五官麵容,正是之前考場上的秦老師。魏濤登時想起,王林曾說她是來自十三世紀,那麼她此刻的裝束自是她那個時代的了。但見她長裙曳地,穿一件淡紫色的窄袖上衣,長發結鬟,雲鬢如霧,看起來淡雅而蘊藉,比之電視劇裏的古裝演員,更具一份和美悅目。魏濤不是曆史學家,單看她穿著形象,自辯不出她來自哪個朝代,但曆史上十三世紀,算來是宋元時期,脫口道:“你是宋朝人麼?”
那女子笑道:“來,咱們坐下說。”說著將兩盞茶放在桌上,挨著魏濤坐了下來。魏濤迷迷惘惘的坐下,但隨即騰的一下,又站了起來,說道:“你等一下。”在自己大腿上使勁一扭,疼痛之下,哎呦一聲,叫了出來。他自言自語:“不是做夢?可這……這……到底怎麼回事?”
他這個舉動,惹得那女子掩嘴而笑,同時周圍更有十幾個聲音笑了起來,但除了那女子,卻都隻聞其聲而不見其形。那女子拉著她衣袖坐下,端起一杯茶遞到他麵前,微笑道:“你先喝了這杯茶,我再跟你細說。唉,打擾你平靜的生活,可當真過意不去。”
魏濤接過茶盞,但覺清香撲鼻,那茶碧綠沉沉,似乎是碧螺春,他本來不敢便喝,但見那女子笑臉對人,不便拒卻,同時也有些不敢拒絕,便一口喝幹了。他素來仰往傳統文化,倒於茶道略知一二,但覺這茶香醇細膩,果然便是上等碧螺春,但喝下之後,一股清冽之意,沁人心脾,霎時間全身舒泰,大感振奮。料想這大概是古代正宗碧螺春,又或是什麼仙茶,是以功效獨特。他恐懼之意盡去,將茶盞放於桌上。但就這麼低頭一瞧,又不禁吃了一驚。那桌麵明亮潔淨,光可鑒人,可是隻有茶杯的倒影,自己的手臂竟不映出。他探首於前,果然亦無麵容的倒影。那女子又是一笑,說道:“你別奇怪,更不用害怕。嗯,你現在與我相對的,隻是你的靈魂,是以並無倒影。”
魏濤奇道:“我的靈魂?人……真有……真有靈魂?”說著不自禁的往自己臉上摸去,可是感覺上又實實在在,並非空無。那女子道:“自然是有。否則仙人怎能修煉出元神?要知道神仙和凡人最大的區別之一,便是前者可以靈肉分離,也就是常說的‘元神出竅’,凡人則隻有在身死或者某些極特殊的情況之下,靈魂才可以離體。你現在感覺上是有肉身的,畢竟正常情況之下,人的靈魂和肉身從不分離,直到身死的一刻。”
魏濤又是一驚,問道:“那我是已經……已經死了麼?”但隨即想到,自己既能感覺到肉身,那麼多半是沒有死。果然聽那女子道:“沒有,沒有,你不必驚慌。唉,此事還得從頭說起。我叫秦若雲,確是來自十三世紀,也就是曆史上的南宋時期,但我並非常人,而是修煉得道的神仙。你對神仙是什麼概念?”
魏濤一呆,尚未答話,那女子秦若雲已道:“想來你和多數凡人一樣,有的隻是傳統意義上的理解,認為神仙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能,是麼?”
魏濤道:“不是這樣?”
秦若雲道:“自然不是。其實人修煉而成仙,不過是壽命更長,同時擁有一些常人所無的本領,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法力。但既不能真的長生不死,更不是法力無邊,神通無限。如我仙家有名的彭祖,據《莊子》裏麵的記載,也就壽元八百歲而已。因此從本質意義上而言,神仙還是人,隻不過擁有了某些超能力。”
魏濤點頭道:“原來如此。便如……便如武俠小說中習武之人和常人的區別,最大的不同是前者身有內力,本領非凡,但本質上當然還是人。”
秦若雲喜道:“不錯,正是這個意思。其實神仙也正是多由武林中人修煉而來,江湖中人練出內力真氣,可以看做作是成仙之路的第一步。我原本就是南宋時期的武林中人。”
魏濤素喜小說,武俠和仙俠都看過不少,聞言不禁大感興味,喜道:“古代真有武林世界麼?那我猜一下,修仙之事向為道家所有,大致的路子就是吐納練氣,輔之以丹藥,但成仙不是那麼容易,想來隻有極少數人能最終成功,於是逐漸分化出身有真氣的武林中人,所謂江湖武林,便是這麼來的,是不是呢?”
秦若雲笑道:“你果然是大有‘慧根’哪,看來我們找你還真沒找錯。你說的不錯,大體而言就是如此。但說來頗為有趣,剛開始那麼多人一心成仙,比如秦始皇、漢武帝都曾妄想著成仙,進而長生不老,可是大多數人都以失敗告終。後來有了江湖武林,成仙的人反而多了起來,隻是其時成仙之事已為世人神話,信的人反而少了。要知道,修仙本為逆天之舉,隻有心存正義的仁俠之人,方有望登列仙班。可以說,正是我中華的武俠傳統,為修仙之事注入了生機。那也正是天人合一,和諧有道的至理。”
魏濤連連點頭,深以為然,說道:“如此說來,現在的修仙小說所以稱作‘仙俠’,倒也算有所傳承了。嗯,那麼成仙者定然多出自武林中的道家門派了,比如武當派張三豐,甚至他的七個弟子武當七俠,因為他們都是心係黎民疾苦的有道之士。是這樣嗎?”
秦若雲道:“道理是這樣,但也要看個人的天資秉性,以及造詣修為。張三豐與武當派的名頭,我在穿越經過他的時代之時,也聽人說起過。武當七俠一生行俠江湖,四處奔走,自然有礙修為,而且他們之中大多心性過於剛正,濟世為民的胸懷是有了,卻又未免違背道家的清靜無為之旨,是以最終無緣仙境。而他們的師父就大不相同,張三豐一生修道,天資又高,壽元超過百歲,確然最後修成了神仙。”
魏濤道:“如此說來,成仙還是十分不易的了。”秦若雲道:“是啊,俗話說萬事講求機緣,修仙之事,也不例外,那確是十分艱難的了。”她頓了一頓,又道:“不過話說回來,機緣雖然難求,卻並非不可得,比如像你,若然這件事成功,那麼你就大有機會成為你這個世紀的首位神仙。”
魏濤一怔,心中怦怦直跳。他平常仙俠小說看得多了,自也不免幻想過自己成了仙人,神通廣大,逍遙於天地之間,這時聽得竟然有此機緣,不由得頗為興奮,問道:“現代社會沒有神仙存在麼?現在的武俠、仙俠小說所描寫的,都是真……嗯,有幾分真?”秦若雲微微一笑,道:“仙俠乃由武俠而來,就如你方才所說,確然是有所傳承,然而你們這個時代,武俠還倒還有幾分真實,尤其是一個叫金庸的作家,他的武俠小說最接近於現實,寫的也是極好,我十分喜歡。至於仙俠,不是我潑你冷水,大多數離奇誇張,荒誕之極,以之作為消遣,自無不可,但你若問是真是假,不免有些……有些呆氣了。”說著抿嘴一笑,望定了他,眼中滿是笑意。
魏濤一拍後腦勺,也嗬嗬笑了起來,道:“是,我是看小說多了,有點走火入魔了。嗯,其實我跟你一樣,也最喜歡金庸武俠。正是‘飛雪連天射白鹿’……”秦若雲笑著接道:“‘笑書神俠倚碧鴛’,還有一部《越女劍》,金老先生的一十五部大作,我早已盡數拜讀過啦。”說著衣袖輕輕一揮,魏濤隻覺眼前一花,也不知她從什麼地方變出一個檀木箱子。她將箱蓋打開,裏麵正是三十六冊的《金庸作品集》全套,說道:“喏,如此美妙動人的小說,可說千古罕有,我早就買了一套,要帶回去珍藏呢。哈哈。”
魏濤霎時間欣悅無限,無可言宣。他自小酷愛金庸武俠,無奈時代已變,武俠之花日漸凋零,如此經典,竟也越來越乏人問津。他雖“入時隨俗”,也讀仙俠,對一些名作也頗喜愛,可是內心深處卻常自惆悵,那既是對於一個時代逝去的歎惋,也是對於年輕一代疏遠經典、隻求快爽的無奈。別的不說,單是凝練精深、極具美感的傳統白話文字,自金庸封筆之後,便也隨而不複得睹。自五四白話文運動以來的西式文法,到今日盛行的網絡小白文,中國傳統文字的精華何在?祖宗傳下的寶貴財富如何能輕易丟棄?他自知時代在變,自己這個想法未免迂腐,但他卻是一個具有民族主義情節的少年,是以對此鬱鬱,難以釋懷。此時見這位神仙竟也如此推崇金庸武俠,不由得大起知音之感。突然間站起身來,呼呼喘氣,道:“秦……秦姐姐,你有什麼事需要我幫忙,但請吩咐,隻要我力所能及,水裏水裏來,火裏火裏去,絕不皺一下眉頭!”
他激動之下,一句江湖行話脫口而出。秦若雲見他如此激動,不禁有些突兀,呆呆地望著他。魏濤一笑,將自己的想法說了,又道:“秦姐姐,我原是個不知深淺的衝動少年,古雲‘士為知己者死’,這話用在此處或許不甚貼切,卻正是我此刻的感覺。你有什麼事就說吧。至於是否有機緣成仙,那倒不算什麼。”
秦若雲甚是高興,笑道:“好,好!大丈夫相交,貴在知心,而你又如此……如此的‘憤青’,哈哈,那正說明我們找對了人。”當下理了理鬢間柔發,說出一番因由來。
原來這秦若雲乃是南宋高宗年間修成的神仙,她所屬的武林門派屬於道家旁支,於北宋徽宗年間創立。當時徽宗皇帝癡迷道教,大力提倡,一時民間修道之風大盛。到得南宋高宗之時,秦若雲與派中兩名師兄終於修成了神仙,然而有幾名師弟卻因急於求成,竟然誤入歧途,修成了妖魔。其時嶽飛蒙冤入獄,天下共憤,本來既登仙界,便不宜再管凡間之事,隻嶽飛的事跡實令人悲慨不勝,秦若雲與兩名師兄便甘冒折損壽元之險,暗中欲救之。哪知功虧一簣,被幾名已成妖魔的師弟阻撓而致失敗。自古道“國之將亡,必有妖孽”,此話本非無理,秦若雲等救人雖然失敗,卻從幾名師弟的密談中得知,不久之後,更將有千年不遇的大妖孽降臨世間,如不設法阻止,隻怕天下百姓要盡數亡於其手,那幾個妖魔師弟便是事先得到召喚,為其降世而做開路先鋒的。秦若雲等驚憂之餘,苦思焦慮,卻因仙力不足而束手無策,後來得一上古之仙指點,才尋到破解之法,便是至魏濤生活的年代,尋一心存忠義的熱血少年,令其降臨宋之亂世,收拾山河,或可解此人間凶噩。
秦若雲和大師兄樸靈子來到現代,最終選定了魏濤這個正直少年。二仙商量過後,先由秦若雲夜入魏濤之夢,透露作文題目,聊表誠意。其實二仙早知,以魏濤這種少年的心性,未必接受這樣的心意,但無端要人家相助,總是過意不去。待得高考當日,二仙便化身監考老師,隻待高考完畢,便跟魏濤說明一切,帶他回到宋朝,那位副監考楊老師即是秦若雲的大師兄樸靈子。哪知他們的幾名師弟倒也神通不小,居然得知了消息,暗中前來阻撓。考場上的“王林”便是秦若雲的三師弟威靈子。他們這等仙魔穿越而來,僅具一定的法力配額,一旦用盡,那便無法返回,且麵臨魂魄銷蝕之險。是以烈靈子發威之際,秦若雲和普靈子均感躊躇,不知是否要出手。後來魏濤受傷,普靈子隻得先顧眼前,動用仙法將烈靈子製服。其時隻有烈靈子到了考場,他幾名師弟已至左近,秦若雲當即帶了魏濤逃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