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巨著《水經注》
《水經注》是南北朝時期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所著,詳細介紹了我國境內諸多河流以及與這些河流相關的郡縣、城市、物產、風俗、傳說、曆史等,是我國古代較完整的一部以記載河道水係為主的綜合性地理著作。
《水經注》文筆雄健俊美,既是古代地理名著,又是優秀的文學作品,在我國長期曆史發展進程中有過深遠影響。
酈道元在任禦史中尉時,有個叫丘念的人犯了死罪,他是汝南王的親信,藏在王府中,酈道元硬是設計把他誘出王府捕獲。汝南王去求太後說情,酈道元頂住太後的壓力,最終還是處死了丘念。這件事表明酈道元為官剛正,疾惡如仇,而且不懼權貴,甚至是皇親,敢於與惡勢力進行鬥爭。其實,酈道元之所以留名史冊,倒並不是因為他在政治上的建樹,而是他完成了一部重要的著作《水經注》。酈道元酷愛讀書,他讀書範圍很廣,除了正統的經史子集外,其他方術、醫卜、地理、天文類都無不喜讀,尤其是文學方
麵的書。隨著見聞的日益增多、知識的日益積累,他經常被一種創作的衝動所左右。
一天,他的一位朋友從南朝回來,給他帶來了一本郭璞的《水經注》,他一看大喜過望,接連幾天手不釋卷。
郭璞是東晉時有名的文學家,《水經》由漢代桑欽所作,是我國古代第一部係統記述全國河流狀況的書,文字簡略,郭璞為這本書作了注。
酈道元自從有了這本書,總是帶在身邊,有空就翻閱。他似乎從這部書裏領會了一些什麼。日有所思,夜有所夢。一天夜裏,酈道元夢見了郭璞,夢中郭璞對他說:“我為《水經》作注時,正碰上天下大亂,北方的河流沒法詳細記錄,很是遺憾。如你願意為這本書重新作注,老朽願以筆墨相助。”說完就不見了。酈道元醒來,呆呆地想了很久。從此他的文采大有進步。這當然都是古人的傳說。但有一點卻是真的,從此酈道元開始了《水經注》的撰寫。酈道元充分利用在各地做官的機會進行實地考察,足跡遍
及今河北、河南、山東、山西、安徽、江蘇、內蒙古等廣大地區,調查當地的地理、曆史和風土人情等,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
每到一個地方,他都要遊覽名勝古跡、山川河流。凡是他走到的地方,他都盡力收集當地有關的地理著作和地圖,並根據圖籍提供的情況,考查各地河流幹道和支流的分布,以及河流流經地區的地理風貌。
他或跋涉郊野、尋訪古跡、追溯河流的源頭;或走訪鄉老采集民間歌謠、諺語、方言和傳說,然後把自己的見聞,詳細地記錄下來。
同時,他還利用業餘時間閱讀了大量古代地理學著作,如《山海經》《禹貢》《漢書.地理誌》《水經》等,日積月累,他掌握了許多有關各地地理情況的原始資料,為他的地理學研究和著述打下了基礎。
酈道元通過把自己看到的地理現象同古代地理著作進行對照、比較,發現其中很多地理情況隨著時間的流逝發生了很大變
化。如果不及時把這些地理現象的變遷記錄下來,後人就更難以弄明白曆史上的地理變化。
酈道元認為,應該對此時的地理情況進行詳細的考察,同時查閱古代文
獻,與古代的地理學著作相印證,將地理麵貌的曆史變遷盡可能詳細、準確地記載下來。
為此,他決定以《水經》為藍本,以作注的形式完成《水經注》這一地理學名著。
《水經注》歸根到底是一部地理學著作,因此它的主要貢獻還是在地理學方麵。它是全方位介紹全國水資源的專書,是一部以河流為綱介紹全國的地理著作。同時,將野外考察與地理文獻研究相結合,這對地理學理論和研究方法的成熟與完善有重大推動作用。此外,《水經注》在文字上十分生動,內容豐富多變,具有相當高的文學水平。
《水經注》研究的主要對象是河流,它在自然地理學上的貢獻,首先在河流水文方麵。
從河流數量上講,《水經》原文中隻列了137條,而注文中記載的達1252條,多出11倍。對這些河流,《水經注》大多記載了它們的發源、流程和流向,敘述緊扣河流的自然地理特點,對於發源地相近的,注文一般將它們歸在一起記述。
如把發源於太行山東、南山麓的清水(今衛河)、沁水(今沁河)、淇水(今淇河)放在一處。對這3條小型河流,酈道元也很認真,分別敘述了各河源頭的情況。
雖然這3條河發源地相近,但源頭情況並不相同,清水源頭處於一個地下水豐富的小盆地,沁水上源則由許多支流彙成,而淇水源地由於地形複雜,水源是由山間的一瀑布急流形成的。
類似的這些小河並不很有名,但酈道元卻進行仔細研究、記載,對今天研究自然地理和河流水文的考察具有重要意義。
對於河流的整個流程中,《水經注》從河床寬度、瀑布、急流、峽穀等情況都有詳細的敘述。比如對岷江上流的記載就很典型:
兩山對開,其形如闕,謂之天彭門,亦曰天彭闕,江水自此已上微弱,所謂發源濫觴者也。
這是岷江最上遊的情況。
接著注文分段敘述了流程情況:
自白馬嶺回行二十餘裏至龍涸,又八十裏至蠶陵縣,又南下六十裏至石鏡,又六十餘裏而至北部,始百餘步。又西百二十餘裏至汶山故郡,乃廣二百餘步。又西南百八十裏到濕阪,江稍大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