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趙曙明中國管理學的開拓者(1 / 1)

趙曙明中國管理學的開拓者

觀察家

作者:曹繼軍

對於中國的管理學來說,趙曙明作出了開創性的貢獻。他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第一批向西方學習管理的學者之一,也是最早將西方人力資源管理理論引進國內、並將它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學者之一,更是最早向西方介紹中國管理學研究和實踐的學者之一。

正是憑借這些“最早”,11月15日,趙曙明獲得了“複旦管理學傑出貢獻獎”。

從農家子弟到著名學者,趙曙明的成長踏著時代的節拍——

上世紀70年代,趙曙明是回鄉務農的高中生、“東風12型”手扶拖拉機手、生產隊隊長、村黨支部副書記、南京大學英語係工農兵大學生。

80年代,趙曙明是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教育學碩士、人力資源管理學博士、加州波莫納大學校長助理、南京大學外文係講師、佛羅裏達大西洋大學商學院管理學博士後。

90年代,趙曙明是南京大學商學院副院長、代院長、院長;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導師;美國南加州大學、密蘇裏大學等十餘所大學兼職教授。

2000年以後,趙曙明是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10多部專著、180多篇論文的作者,多家企業的顧問,以及一大堆重要獎項的獲得者。

作為開拓者,趙曙明的諸多研究成果共有的特點是“第一”:《國際企業:人力資源管理》一書,填補國內教材空白;開發設計了國內第一套“企業人力資源指數”;拿出國內管理學界第一份企業人力資源調查報告;47萬字的《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是國內最早專門研究中國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的專著……

1995年開始,趙曙明開始致力於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模式選擇和跨國企業的跨文化管理等問題的開創性研究,並先後出版了《東西方文化與企業管理》、《企業人力資源管理與開發國際比較研究》等中國管理學界的開創性著作,特別是後一本書,首次對中國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狀況作出了比較係統、全麵的分析與評估。2000年,趙曙明主持“企業人力資源開發的理論基礎與管理對策”的研究工作,並在2003年出版專著《人力資源管理研究》,站在世界理論前沿,對人力資源管理效益的概念,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效益的關係以及人力資源管理對企業效益的作用過程、作用方式,作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全麵探討,被席酉民、董克用、潘金雲等國內管理學專家譽為“我國人力資源管理研究領域中一項兼具開拓性意義和導向性作用的學術成果”。

從1991年學成歸來,20年過去了,趙曙明做學問、搞教學、做調研、搞行政,每天起早摸黑。隻睡四五個小時。秘書韓茜說,趙老師在國內出差一般早上飛出去晚上就飛回來,到國外出差則是回來之後連時差都不用倒,馬上投入新的工作。

對於中國的管理實踐,趙曙明認為最關鍵的是要轉變觀念。管理是一種1+1可能大於2的學問,既要管更要理,目的在於最大可能地發揮人的積極性。而反觀當下的中國,人力資源的管理在很多企業和機構仍然被看做隻是人事上的監管,很多人才在這種體製觀念下要麼積極性得不到發揮,要麼白白浪費掉。從深層次講,這是一種製度文化的問題。管理是以文化為基礎的,中國管理要發展,必須摒棄消極的製度文化,結合本民族優良的文化積澱,再借鑒西方先進的管理理念,從而形成自己的模式。

(標題有改動)責編:王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