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女傑九、埃及豔後——克婁巴特拉3(1 / 3)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女傑九、埃及豔後——克婁巴特拉3

6.心狠手辣毒死第二任丈夫

回到埃及後,克婁巴特拉驚魂稍定。她知道,仍拉一死,羅馬勢必發生新的變亂,一時尚不會涉足埃及。她可以充分利用這段時間,好好地整頓一下埃及的事務。

自從克婁巴特拉登上王位以來,天災似乎就與埃及有了不解之緣。有時候尼羅河根本不泛濫,讓埃及的土地得不到上遊帶來的腐殖土,土地因此貧瘠,糧食大減產。在這樣的年份,有限的土地也得不到很好的灌溉,更多的土地隻能拋荒。有時候尼羅河又像一匹脫昌的野馬,泛濫成災,泛濫的時間長得令人難以置信,現模也無與倫比,致使埃及人房屋被淹、土地被衝毀,已經播種的莊稼被淹死,或者泛濫期過長,到了播種季節,土地仍是一團泥漿,淹沒在水中,根本無法播種。如此幾年折騰下來,埃及這個號稱地中海糧倉的國度,竟連年發生饑荒。這樣的事情在埃及曆史上也曾經有過。據《聖經》記載,當希克索斯人在埃及時,希伯來人(即後來的猶太人的祖先)約瑟為相。他預見到埃及在連續的豐年之後將會出現饑荒,預先在全國各地廣建糧倉,儲備了大批糧食。當荒年來臨時,法老開倉賣糧,不僅使埃及人免於饑餓,而且還賣糧給近東地區的敘利亞等地。後來埃及年景漸好,埃及人似乎也逐漸忘記了這個故事。克婁巴特拉上台後,每天忙著討好他撤,也沒時間過問此事,以致當饑荒來臨時,埃及俄停遍野,老百姓們挖草根、吃樹皮,河裏的魚蝦幾乎被捉光了。官府對此幾乎未能采取任何積極步驟,人民因此對克婁巴特拉極為下滿。

饑荒和瘟疫從來就是一對形影不離的孿生兄弟。饑荒使埃及人對疾病的抵抗力減弱,使人們更易患L傳染病,而且一旦染k,便經久不愈,結果病人自己固然痛苦不堪,且傳染的人也更多。當時井無現代的傳染病隔離概念,更沒有什麼疫苗防止這些傳染病,極易造成時疫流行。一旦流行開來,單憑人體的抵抗力,一時難以克服。於是形成全國性的大疫。加上饑荒之中,人們自顧不暇,難以界病人有效的調養與照顧,所以每次大疫發生,全國都死亡枕藉。

由於糧食減產,埃及的出口受到影響,國家財政收人捉襟見肘,常常出現寅吃卯糧的情況。為了緩解財政危機,托勒密王朝下令嚴格征收地租和各種賦稅,致使人民生活雪上加霜。不少人因日子根本過不下去,便蜒而走險,聚集流民,發動武裝暴動,與官府公開對抗。當時在尼羅河各地的蘆葦蕩、紙草從中,常見他們的身影。埃及一時社會動蕩,托勒密王朝的統治處在風雨飄搖之中。

對克婁巴特拉來說,除了以上這些難以應付的危機之外,還有王室內部的矛盾。繼托勒密十三世之位的托勒賽十四世,盡管年紀輕輕,但人小心大。對克婁巴特拉與消微之間的私情,他恨之人骨。他名義上雖是國王,實際大權完全操在克婁巴特拉手中;他名義上是克婁巴特拉的丈夫,實際L是克婁巴特拉這人耳目的木偶,在羅馬時,信撒甚至當著他的麵與克婁巴特拉親熱,克婁巴特拉見了他撒,就像蜜糖一樣立刻粘了上去,而對他托勒密十四世,甚至連多看一眼都不願意,更不用說同床共枕,共度良宵了。信撒死後,克婁巴特拉倉皇逃出羅馬,一下子失去了靠山,整天無精打采、愁眉不展。托勒密十四世則興高采烈,很高興離開了那個令他感到惡心的俏撤宅第。他開始有意識地刺激克婁巴特拉,經常斥罵他撒裏昂,罵他是雜種、怪胎,托勒密王朝的恥辱,偶爾還指桑罵槐,把克婁巴特拉捎上一起罵。克婁巴特拉連續經曆幾次大劫,早已變得心狠手辣,她絕對不允許托勒密十四世成為她的威脅,再度把她趕出王宮,因此她乘人不備,下毒害死了她的弟弟兼小丈夫托勒密十四世,把自己和他微生的兒子——此時僅有4歲的他微裏昂扶上了國王的寶座。埃及人對於這種宮廷內的殘殺早已司空見慣,也頗得過問。在這一切之外,克婁巴特拉還必須組建軍隊。組建軍隊的目的,一是鎮壓國內因饑荒、瘟疫所可能引發的全國性的大規模起義,二是應付可能來自羅馬的麻煩。她把原來被打散的克拉蘇、龐培殘部以及他微留在埃及的軍隊,全部按照羅馬的樣式,組建為幾個軍團。這些散兵遊勇因近東希臘化國家先後被羅馬吞井,除羅馬外,也難得找到雇主,因此也願意受雇於埃及。

對於發生在羅馬的所有事情,克婁巴特拉比對埃及事務更為關心,她必須盡快弄清羅馬的形勢,以便保證自己的決策不出差錯。她先是聽說元老院赦免了凶手,不免略有惆悵,他撒畢竟是她的情人,她還為地撒生了兒子,對抽撒的被刺,她多少還是有些負罪感。如果不是她跑到羅馬去胡攪一通,低微也許不會那麼快就喪命。再說,丟了位微,等於失去了丈夫,獨守空閨,對克婁巴特拉也並不是件容易的事。不久,她聽說安東尼向元老院挑戰,屋大維到了羅馬,布魯囹、喀西約這兩個共和派的首領逃出羅馬,來到了敘利亞和馬其頓,而安東尼的盟友多拉貝拉也到了敘利亞。這給克婁巴特拉出了個難題。她預料到安東厄遲早會與共和派攤牌,但孰勝孰負,殊難預料,一步棋走錯,想收回可就不容易了,而這一步錯棋,很可能會葬送她的王位。她本想坐山觀虎鬥,希望安東尼與共和派相爭時,她來個漁翁得利。但是,安東尼和共和派都知道埃及的分量,不會讓她消消停停地置身事外。多拉貝拉一到亞洲,便派出使者,要求克婁巴特拉出兵相助。她權衡再三,覺得還是安東尼、屋大維等人取勝的可能性大些;決定將寶押在安東尼身上,於是她派阿利那斯統帥4個精銳軍團,從陸上前往敘利亞支援多拉貝拉。阿利那斯應命出發。可當他行進到敘利亞時,多拉貝拉已被圍困在小亞細亞的一個城市中,喀西約已完全掌握了敘利亞的軍隊。毫不知情的阿利那斯落人了喀西約的包圍圈,繳械投降了。消息傳到克婁巴特拉耳裏,她幾乎氣了個半河。當喀西約派人來要求埃及出兵時,克婁巴特拉幹脆以埃及正遭受饑荒和瘟疫為由,拒絕再出動軍隊。事實上她另外派出了一隻剛剛組建的艦隊去支援屋大維和安東尼。喀西約聞之大怒,他決定親自統兵蕩平埃及,活捉克婁巴特拉。他知道埃及國內形勢不穩,如果以他手中的12個軍團發動攻擊,克·婁巴特拉肯定不堪一擊。正當他一切準備就緒、打算率兵人侵埃及之時,布魯圖迭來了緊急文書.稱安東尼和屋大維已統帥19個軍團的大軍到達巴爾幹向他發起進攻,先頭部隊已抵達巴爾幹北部,要求喀西約盡快車兵與他彙合,以共同對抗安東尼和屋大維。喀西約聞知,隻得恨恨地說了聲:’‘便宜了這娟婦,待日後再來收拾她。”旋即帶兵北上,與布魯圖彙合。

克婁巴特拉聽說喀西約去了小亞細亞,大感放心。為了支持安東尼,她帶領一支艦隊馳往亞得裏亞海,以平衡她的4個軍團被共和派收羅的事實。同時她還想借此時機向安東尼解釋,建立與安東尼的關係。但是天公不作美,地中海上的狂風吹散了埃及艦隊,她隻得垂頭喪氣地返回埃及,等待戰爭的結果。

作為軍事統帥,安東尼是傑出的。後來的排力比戰役,共和派的軍隊徹底失敗,他們的領袖布魯圖與喀西約也相繼自殺。但對三頭來說,打敗共和派的軍隊隻是萬裏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他們還麵臨著許多艱巨的任務。首先是縮編他們龐大的軍隊,據安東尼說,這支軍隊共有17萬步兵,最後實際隻留下11個軍團大約6萬餘人,其餘的都必須付給他們抽銀將其遣散,井建立殖民地安置他們。空虛的國庫需要充實,三頭因征兵和許諾獎賞所欠下的巨大債務需要償還,而實際上三頭手中一分錢也不剩。其次是必須消滅殘餘的共和派力量。當年消撒所以不得不在北非和西班牙連年激戰,就是因為法薩盧一戰後未能乘勝追擊,蕩平龐培的餘黨。如今三頭必須趁熱打鐵,將布魯國、喀西約的殘餘部隊全部殲滅。排力比一戰後,喀西約任命的亞洲各行省的總督紛紛逃亡,加人塞克斯都·龐培和阿埃諾巴布斯集團,成為地中海L的一大勢力。為此,三頭急需掃平海上,保證羅馬的安全。最後是三頭自身內部的問題,跳力比一戰的英雄是安東尼與屋大維,雷必達坐鎮羅馬,本應積極配合屋大維和安東尼,卻又與塞克斯都·龐培勾結。戰爭結束後,三頭之間的勢力範圍必須重新安排。

遣散軍隊的行動十分迅速,三頭在即力比設立了一個士兵移民地,大量士兵就地複員,分頭前往各地的殖民地。隻有十一個軍團被保留下來,其中六個歸安東尼,五個歸屋大維,後來屋大維又將五個軍團中的兩個撥給安東尼,以與安東尼留在山南高盧的兩個軍團相交換。在行省分配方麵,山南高盧成了意大利的一部分,屋大維取得阿非利加和西班牙以及西西裏和進丁島,安東尼繼續保有山北高盧,並取得從希臘到亞洲所有行省的統治權。在任務的具體分配上,由於意大利已被公敵宣告弄得殘破不堪,除土地外幾乎已無油可榨,乃由屋大線回意大利,負責沒收土地建立殖民地和安置老兵,安東尼到亞洲,一來恢複羅馬在亞洲的統治,二來籌集遣散、安置士兵必需的金錢,三是負責對帕提亞進行戰爭。在這樣分配了任務之後,屋大維拖著病快快的身體,坐著抬床前往意大利,而安東尼前往小亞細亞,著手建立羅馬的新秩序和籌集金錢。以安東尼所擁有的強大兵力,近東各附屬國以及城市自然不敢違抗他的命令,一部分殘餘的共和派投降了安東尼,得到他的寬大與赦免。在原希臘人的城邦以弗所,安東尼接見了各自治城市派來的代表。他們趕到安東尼這裏來,本是來乞求寬恕的,因為研力比大戰期間,他們被迫站在喀西約一邊。安東尼對他們發表了長篇演說,指責他們在內戰中支持共和派,給喀西約提供了大量金錢,作為懲罰,各城市必須在一年內交齊他們十年的賦稅額。可憐這些城幣在布魯圖、喀西約的壓榨之下,已被搜刮一空、桂神廟中的金銀與財寶都被刮走支付士兵的薪飽了,如今又哪有錢來支付這麼大的一筆錢財,因此各城市使節一齊哀求安東尼,請他削減數目並寬限時日。安東尼思慮片刻,覺得催逼太急未必能達到應有的效果,答應將賦稅總額減少1/10,並寬限到兩年內交清。各城市使節得此命令,紛紛返回本城市交差。接著而來的免不了又是公民交稅,神廟納捐,亞洲的城市在喀西約的洗劫之後,再一次被搜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