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1 / 3)

第十四章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敗類

十、漢奸走狗

——周佛海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敗類中華名人百傳十大敗類1.抗戰爆發投入日本人懷抱

周佛海,1897年生於湖南沅陵縣,曾參與組織旅日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回國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廣州未回上海前,一度代理書記職務。

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後,周佛海仍回日本求學。之後,他實際上與中國共產黨組織脫離了關係,不再從事黨的任何工作。

1923年,他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回國。

不久,周佛海應邀來到廣州,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同時兼任廣東大學教授。

隨著地位的變化,他與中國共產黨的離心傾向日益加重,並散布對黨的不滿情緒。黨的廣州支部負責人對他進行了耐心批評和教育,幫助他認識錯誤。

但他毫無悔改之意,後來竟公開聲明與共產黨脫離關係。中共中央為純潔黨的組織,準其1924年脫黨。

從此,周佛海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成為國民黨右派營壘中的幹將和蔣介石的心腹,宣稱自己要做一個“國民黨忠實黨員”,叫嚷“攻擊共產黨,是我的責任,是我的義務”。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周佛海投靠蔣介石。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民眾訓練部部長、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兼第五組組長、國民黨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為蔣介石打內戰、搞獨裁出謀劃策。他還曾參與籌建國民黨特務組織複興社,即藍衣社。

抗戰全麵爆發時,周佛海又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十大頭目之一,但這些似乎並未滿足他的權力欲望。

正當全國興起抗戰高潮時,為了躲避日機轟炸,一批和周佛海臭味相投的國民黨大員,就天天躲在周家的地下室內,常來的有高宗武、陶希聖、梅思平、朱紹良、顧祝同、熊式輝、胡適等人。

他們天天談論的,不是如何抗日,而是大講中日不可打仗。他們認為,中日作戰的結果,必定兩敗俱傷,而獲益的是共產黨。他們仍然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國民黨如果抗戰,既不能“攘外”,也無法“安內”,死路一條。他們還認為英美決不會援助中國等。

胡適竭力主張,和日本的外交關係不能斷,此事應由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日本通”高宗武去辦。談得多了,胡適笑著對周佛海說:“你這裏成了‘低調俱樂部’了!”抗戰中有名的“低調俱樂部”,即典出於此。

所謂“低調”,實際就是漢奸論調。周佛海所以不惜落水,除了以上論點外,他個人的因素也很大。

他兒子周幼海在回憶錄裏曾提及周佛海對他說過:“自從脫離共產黨後,我很不得意。我當上了國民黨政訓處處長,當過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當了國民黨宣傳部副部長,與國民黨中統關係也深,但始終沒有什麼作為。因此,我決定和汪先生一道出來,從另一條道路來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周佛海不打自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938年國民黨政府退到武漢後,周佛海才與汪精衛正式接觸,結成投降聯盟。他們秘密派高宗武到東京試探“和平”。後來又派梅思平到上海,和日本軍部的代表談判和簽訂密約,這就是有名的“重光堂會談”。

1938年冬,周佛海和汪精衛一起逃離重慶,正式投入日本人的懷抱。汪精衛在河內,周佛海在香港,漢奸活動日益公開。1938年年底,汪精衛發表臭名昭著的“豔電”。周佛海不顧各方麵的反對,竭力主張在汪係《南華日報》上立即刊登,從而成了一名鐵杆大漢奸。

1939年5月,周佛海和汪精衛一夥到了上海,然後就公開到東京去談判簽訂密約,籌建汪偽政府。汪精衛的第二把手陳公博,一直琵琶掩麵,半推半就,實際大權就全落在周佛海手中。汪精衛集團的財政和人事,全由周佛海一把抓。“滬西路”的“76號”魔窟,名稱是汪記“國民黨中央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周佛海也是主任。總之,無論權力和金錢,周佛海都爬上了頂峰。

1940年3月,汪偽政府成立,周佛海是偽行政院副院長、偽財政部長、偽警政部長,再加上一個偽中央儲備銀行行長。周佛海有所“作為”了,他和汪精衛“解決中國問題”的果實到口了。

2.抗戰爆發投入日本人懷抱

周佛海,1897年生於湖南沅陵縣,曾參與組織旅日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回國參加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央局書記陳獨秀在廣州未回上海前,一度代理書記職務。

中國共產黨的一大後,周佛海仍回日本求學。之後,他實際上與中國共產黨組織脫離了關係,不再從事黨的任何工作。

1923年,他從日本京都帝國大學畢業回國。

不久,周佛海應邀來到廣州,出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秘書,同時兼任廣東大學教授。

隨著地位的變化,他與中國共產黨的離心傾向日益加重,並散布對黨的不滿情緒。黨的廣州支部負責人對他進行了耐心批評和教育,幫助他認識錯誤。

但他毫無悔改之意,後來竟公開聲明與共產黨脫離關係。中共中央為純潔黨的組織,準其1924年脫黨。

從此,周佛海走向了反共反人民的道路,成為國民黨右派營壘中的幹將和蔣介石的心腹,宣稱自己要做一個“國民黨忠實黨員”,叫嚷“攻擊共產黨,是我的責任,是我的義務”。

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周佛海投靠蔣介石。先後擔任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委員、民眾訓練部部長、蔣介石侍從室副主任兼第五組組長、國民黨宣傳部副部長、代理部長等職,為蔣介石打內戰、搞獨裁出謀劃策。他還曾參與籌建國民黨特務組織複興社,即藍衣社。

抗戰全麵爆發時,周佛海又成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調查統計局(簡稱為“中統”)十大頭目之一,但這些似乎並未滿足他的權力欲望。

正當全國興起抗戰高潮時,為了躲避日機轟炸,一批和周佛海臭味相投的國民黨大員,就天天躲在周家的地下室內,常來的有高宗武、陶希聖、梅思平、朱紹良、顧祝同、熊式輝、胡適等人。

他們天天談論的,不是如何抗日,而是大講中日不可打仗。他們認為,中日作戰的結果,必定兩敗俱傷,而獲益的是共產黨。他們仍然主張“攘外必先安內”,國民黨如果抗戰,既不能“攘外”,也無法“安內”,死路一條。他們還認為英美決不會援助中國等。

胡適竭力主張,和日本的外交關係不能斷,此事應由外交部亞洲司司長、“日本通”高宗武去辦。談得多了,胡適笑著對周佛海說:“你這裏成了‘低調俱樂部’了!”抗戰中有名的“低調俱樂部”,即典出於此。

所謂“低調”,實際就是漢奸論調。周佛海所以不惜落水,除了以上論點外,他個人的因素也很大。

他兒子周幼海在回憶錄裏曾提及周佛海對他說過:“自從脫離共產黨後,我很不得意。我當上了國民黨政訓處處長,當過江蘇省教育廳廳長,當了國民黨宣傳部副部長,與國民黨中統關係也深,但始終沒有什麼作為。因此,我決定和汪先生一道出來,從另一條道路來解決中國問題。”

這是周佛海不打自招。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1938年國民黨政府退到武漢後,周佛海才與汪精衛正式接觸,結成投降聯盟。他們秘密派高宗武到東京試探“和平”。後來又派梅思平到上海,和日本軍部的代表談判和簽訂密約,這就是有名的“重光堂會談”。

1938年冬,周佛海和汪精衛一起逃離重慶,正式投入日本人的懷抱。汪精衛在河內,周佛海在香港,漢奸活動日益公開。1938年年底,汪精衛發表臭名昭著的“豔電”。周佛海不顧各方麵的反對,竭力主張在汪係《南華日報》上立即刊登,從而成了一名鐵杆大漢奸。

1939年5月,周佛海和汪精衛一夥到了上海,然後就公開到東京去談判簽訂密約,籌建汪偽政府。汪精衛的第二把手陳公博,一直琵琶掩麵,半推半就,實際大權就全落在周佛海手中。汪精衛集團的財政和人事,全由周佛海一把抓。“滬西路”的“76號”魔窟,名稱是汪記“國民黨中央特務委員會特工總部”,周佛海也是主任。總之,無論權力和金錢,周佛海都爬上了頂峰。

1940年3月,汪偽政府成立,周佛海是偽行政院副院長、偽財政部長、偽警政部長,再加上一個偽中央儲備銀行行長。周佛海有所“作為”了,他和汪精衛“解決中國問題”的果實到口了。

3.窮途末路重新尋找救命稻草

周佛海除腐化淫亂之外,就是和各方麵的人物接觸。剛當漢奸,他已經在為自己的退路打算了。當時在中國,隻有三大政治勢力:日本軍方、國民黨和共產黨。重慶和延安,他要留取退路。是重慶,還是延安?他沒有決定。來者不拒,手裏多幾張牌,總是好的。

周佛海的偽財政部警衛隊長楊叔丹,就是周佛海埋下的伏筆。剛好,共產黨為了民族大業,想讓他立功贖罪,也已派人來找他了。

楊叔丹的姐姐楊宇久是周佛海嶽母的幹女兒,同他的老婆楊淑慧以前以姐妹相稱,這次楊宇久奉劉少奇之命,到南京來做周佛海的工作。

楊叔丹透露給楊淑慧後,她說:“老姐妹到了!快來,快來。她是共產黨,但我保證沒人動她一根毫毛。”

周佛海也說:“肯定是劉少奇派她專門找我的。告訴她,絕對安全。”於是,楊宇久來了,在周家華麗的客廳內,和周佛海、楊淑慧進行了長談。

周佛海首先開口:“宇久,你不必瞞我,是少奇派你來找我的。你今後來去自由,一切安全。不過,我是共產黨的叛徒,談得攏嗎?”

楊宇久笑笑說:“共產黨現在講統戰政策,隻要姐夫能為人民做事,過去的事就不談了吧!”

周佛海說:“宇久如此爽直,我十分欣慰。我的日子也不好過,日本人的飯不好吃呢!你就談具體任務吧,隻要我能辦到的,無不照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