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乘戰車由四匹膘肥體壯的戰馬駕挽,17名甲兵跟隨,車上乘坐3名甲士。
3名甲士分別叫車左、車右和禦者。車左拿弓箭,緊盯前方,車右持長戈,虎視眈眈,禦者配短劍,手挽轡韁。
其餘17名甲兵各持兵器護衛在戰車兩側及後邊。隻聽得金鼓齊鳴,戰馬奮蹄,戰車疾馳,甲士踴躍,勢若排山倒海,不可阻擋。
孫武第一次親眼目睹這麼盛大的軍事場景,演武壯舉顯示了東方大國的雄風神威,展現了齊軍的無比強大,孫武豪情激蕩,思潮奔湧。
孫武想到,從遠古傳說的黃帝戰勝炎帝、蚩尤等四帝,一統中原,到後來商湯討伐夏桀,再到薑太公輔佐周室,率領軍隊消滅商紂,立下頭等功勳而封齊建國,再到齊桓公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稱霸中原,使齊國成為泱泱大國,這一切,依靠的不都是軍事強大嗎?
軍事是國家的頭等大事,關係著國家的生死存亡,人民的幸福安康,作為一個政治領袖,一個將軍,一定要懂得這些道理。想到這些,孫武感覺自己豁然頓悟。
這時,一陣高亢的山呼“萬歲”聲浪直衝雲霄,打斷了孫武遠在天邊的沉思。
原來是演武完畢,孫書率三軍將士向齊景公行參拜大禮。
看來齊景公對演武挺滿意,當即下令犒賞三軍,吩咐在柏寢宮設宴,款待孫書及眾位卿大夫,同時命人召來齊國著名的樂師田開,彈奏樂曲助興。
孫武跟隨在孫書身邊,看著祖父親切的麵容,想到他剛才操練軍士時威風凜凜、莊重泰定的神情,為有這樣一位久經沙場、叱吒風雲的祖父而自豪。
一位統兵的大將,就是掌管老百姓生命的人,就是執掌國家安危的人,這個職位實在太重要了。
孫武立誌將來要做個像祖父一樣的將帥,指揮千軍萬馬,征戰疆場,建功立業。
宏大的演武場麵雖然結束了,但是那令人振奮的壯闊情景,還縈繞在孫武的腦際,久久不能離去,他一遍又一遍地回味著演武場中的情景,一遍又一遍地思考著自己祖父在演武場中一舉一動。
自幼受到軍事世家影響、軍事思想哺育以及尚武精神熏陶的孫武,通過觀察演武,領悟到兵法的至關重要。
孫武決心學習前人兵典,研究戰爭的普遍規律,探求軍事原理,總結戰事經驗,形成自己的兵家思想。
15.柏寢台學習琴藝
柏寢台軍事演習對孫武的影響是多方麵的,除了宏大的軍事場麵和祖父指揮若定的神情,還有一個就是田開的琴聲。
田開的琴聲實在太優美了,以至於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裏,伴隨著孫武頭腦中宏大軍事場麵的,就是這琴聲。
這個演奏古琴的田開,其實也是孫武的一位祖父,他是孫書的哥哥,按輩分孫武應該叫他伯祖父。
不過這個伯祖父一直在京城伴隨君王左右,孫武見他的時候還很小,所以孫武對他這個伯祖父基本沒什麼印象。
不過這次軍事演習,卻給孫武近距離接觸田開提供了一個好機會。在軍事演習結束後,孫武的祖父和父親帶著孫武一起來拜見田開。
田開看到孫武長得聰明英武,也非常喜歡。一家人團聚,自然是都非常高興。
因為田開很少回家,所以孫武一家人都盛情邀請田開在老家住上一段日子。
田開也確實想在老家待一段時間,就向齊景公告假。齊景公看他們一家人團聚,就給了他一個月的假期。
這一個月的時間,給孫武提供了聆聽伯祖父教誨的機會。他對田開淵博的知識和精湛的琴藝十分欽佩,田開也對自己這個孫子格外看重,所以兩個人大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孫武的強烈要求下,田開答應教他彈琴。
學琴的地點就在距離樂安城不遠的柏寢台,因為這裏既寬闊,又安靜,是一個非常適宜彈琴的地方。
這一天,孫武又一次登上柏寢台,專門向伯祖父田開學習琴藝。田開讓仆人取來一架古琴,放在孫武麵前。
田開知道孫武受過庠序的教育,基本樂理差不多都已經知曉,對古琴以前也有接觸,所以田開並不從基礎教起,而是直接教孫武學習比較深奧的琴理。
田開說:“琴樂分兩種,一種是武樂,一種是韶樂。武樂是周武王所作,他因為害怕軍隊和百姓不能持久敬服他,因此,創作了樂歌來警戒大眾。”
田開的這番理論是孫武以前聞所未聞的,所以立即引起了他的極大興趣。
田開繼續說:“武樂一共有六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出兵伐紂,第二部分是滅商,第三部分是開國,第四部分是南國諸侯歸附,第五部分是分陝而治,第六部分是歌頌天子,這是武樂的主要部分。”
“下麵再給你介紹一下韶樂。”田開喝了一口清茶繼續說,“韶樂就是我們齊國現在最流行的樂曲。據傳韶樂本來是東夷的音樂,後來舜進行了加工,創造出了簫韶。”
“簫韶是在石磐、鼓的伴奏下,由化裝成鳥獸的人邊歌邊舞,反映先民狩獵生活的原始樂舞。這個樂舞傳至夏代。夏後更名為九韶、九代。周立國後,就用韶樂作為宮廷大樂。”
孫武一邊靜心細聽,一邊暗暗佩服田開淵博的知識,同時,也使自己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藝不壓身,人的知識不嫌多,淵博的知識是幹好每一件事情的基礎。
“那我們齊國流行的韶樂就是舜創造的韶樂嗎?韶樂作為宮廷大樂又怎麼會在齊國民間流行的呢?”孫武見田開講完,又乘機插話。
“這個問題問得好。韶樂是齊國開國君主薑太公引入齊國的,因為受到太公因俗簡禮的基本治國方針影響,齊國的宮廷與民間就沒有像周王室那樣森嚴的界限。在這樣的情況下,韶樂受到齊國俗樂的積極影響,融入了相當程度的地方色彩,從而更加突出了作為樂舞表現力的廣闊性以及親和性的特點,使其在民間得以流行開來。”田開微笑著回答說。
祖孫兩人有問有答,無拘無束。
孫武欽佩田開淵博的知識,精湛的琴藝;田開喜歡孫武勤奮好學,善於鑽研,思維活躍。
一個真心學,一個實心教,孫武的琴藝在田開的精心教導和悉心傳授下,進步神速。
幾天後,田開叫過孫武,讓孫武當著他的麵彈琴。一曲彈完,田開大為驚奇地說:“你剛來的時候,和弦不準,指法也生疏,想不到沒幾天工夫,你的琴藝進步竟如此神速,看你的指法純熟,疾徐有致,高低合度,一般琴師,也都趕不上你了。”
聽了田開的考獎,孫武心中當然十分高興,不過他知道自己的琴藝與伯祖父的還差得遠,所以他一麵對伯祖父的誇獎表示感謝,一麵說自己還有太多的東西需要向伯祖父學習。
田開為孫武有這樣的學習態度而高興。
在以後的練習中,孫武更加刻苦,有時彈琴忘記了吃飯,忘記了睡覺,達到了忘我的境界。
一個月後,孫武已經把田開教授的古曲全部學會,剩下的隻是多加時日練習的問題了。
時間過得真快,轉眼一個月的快樂時光就要過去了,田開不得不重新回到京城。
臨分別的時候,田開送給孫武了一架自己最心愛的古琴,作為紀念,孫武千恩萬謝,一直把伯祖父送到很遠,孫武還要送,田開把他攔住了。
田開說,早晚總是要分別的,你回家吧!沒事的時候,就練練我教你的琴,以後還有見麵的機會。祖孫兩個人這才灑淚分別。
16.進行戰地考察
孫武在樂安安家以後,心中強烈的願望使他食不甘味,寢不安席。盡管夫人鮑氏端莊淑惠,善解人意。兒子孫馳已滿周歲,開始纏繞在孫武膝頭咿呀學語。
孫武想自己已經到了30歲,這在古代叫而立之年,也就是說男人成家立業的時候。
雖然自己還未曾入仕,但孫武一直在等待時機,準備大展宏圖,轟轟烈烈幹一番大事業。
此時孫武的頭腦中,充滿了戰爭的各種謀略和軍事思想,他的書房裏也堆滿了關於戰爭的簡書以及平時寫的筆記。
編寫一部戰爭謀略書的計劃及框架,在孫武頭腦中日見清晰。
但是,孫武總覺得還缺少很多東西,那就是關於戰爭的親身感受和真實經曆,雖然缺少這個環節,也不是不能寫作,但總感覺有點紙上談兵的味道,甚至有時連自己也不會信服。
經過一段時間的認真思考,孫武決定從齊國開始,走出去考察各國古戰場及軍事要塞,增加自己的閱曆。
孫武把這一想法告訴了祖父孫書和父親孫憑,得到了他們的讚成與支持。
第二天,孫武帶著兩名家丁,辭別祖父母、父母,辭別愛妻嬌兒,踏上征程。
這時,剛好是陽春三月,嫩芽透出嫩綠的新色,小河也開始了嘩嘩的行程,小鳥也唧唧喳喳唱起了輕快的歌謠,還有那紅色的花朵,也在一夜之間悄悄地展開,唯恐白天被人們看到會害羞。
這裏是一片寧靜,一片和諧,山清水秀,紅花綠葉,鳥鳴魚戲,完全感覺不到當年曾是萬馬嘶鳴、刀兵交接、屍骸覆地、鬼泣神愁的征戰之地。
孫武來到兵塞葵丘。
葵丘也叫渠丘,在今山東臨淄西,是齊國都城近郊的一處軍事要塞,也是曆史上齊桓公兩次會盟諸侯的地方。
一次是公元前651年,齊桓公在葵丘召集魯、宋、鄭、衛、許、曹等國開會,重申盟約。
周襄王為感謝桓公的支持,特地派太宰周公孔給桓公送去他祭祀祖先的祭肉,表示對他的特殊榮寵。
另一次是在周襄王送祭肉的這年9月,齊桓公再次在葵丘大會諸侯,訂立新的盟約。
盟約中聲稱:凡是參加結盟的國家,以後要言歸於好,不要再相互攻擊。齊桓公中原霸主的地位達到鼎盛時期。
孫武對於這些舊事當然非常了解,同時又因為這個地方離自己家最近,所以他才把葵丘當作自己考察的第一站。
孫武帶著幾個仆從,一起出了樂安城,順著官道向南,經過利城,往南幾十裏,到達了葵丘要塞。
孫武站在葵丘兵塞,回想著當年桓公創立的霸業,轟轟烈烈幹一番偉業的豪情壯誌油然而生。
每到一處地方,孫武總要分析這裏的地形是屬於通、掛、支、隘、險、遠六種地形中的哪一種?在戰爭中哪一種地形容易產生走、弛、陷、崩、亂、北六種情況?
同時,孫武從用兵的原則來區分這裏的兵要地理是散地、輕地、爭地、交地、衢地、重地、圯地、圍地或死地。
孫武清楚地看到地形是用兵的重要輔助條件。為奪取戰爭的勝利,如何判斷敵情,考察地形險易,計算道路遠近,這是交戰中的將領必須掌握的方法。
懂得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勝利;不懂這些道理去指揮作戰的,必然會失敗。
這些知識積累和軍地理論,成為後來孫武撰寫的兵法十三篇中《地形》和《九地》兩篇的基本素材。
孫武帶著家丁,花了幾天的時間,對葵丘兵塞及周圍地理地形進行了全麵細致的考察。然後,直奔下一個考察目標,齊魯乾時之戰的戰場乾時。
乾時是對時水下遊一段的統稱,流經的區域主要在今天山東省廣饒縣。時水源頭在今臨淄矮槐樹村東,是一條季節性的河流。
雨季的時候,水勢極大,容易釀成山洪,洪水從山穀中衝出,切開堅硬的棕紅土壤,劈成一條深幾十米,寬20多米陡立的河溝。旱季,溪水斷絕,裸露出極陡且深的河床,成為一道天塹橫亙南北,易守難攻。
齊桓公就是憑借著這一有利地形,大敗魯國軍隊的。當時齊國的內亂剛剛平定,齊桓公新立,魯國人以為這是進攻齊國人的大好時機,首先向齊軍發起攻擊。
但是,讓魯國人沒有想到的是,齊桓公就是憑借著乾時天塹,把魯軍打得大敗。魯莊公乘坐的車子成了齊軍的戰利品,魯莊公也差點當了齊軍的俘虜。
孫武站在乾時岸邊,望著滾滾河水,回想著齊桓公大敗魯軍的乾時之役,對地理環境在軍事作戰中的影響有了更深的理解與體會。
作為軍事將領,統率三軍,懂得利用好天時、地利,才能有把握取得戰爭的勝利。
孫武在前麵走,家丁牽著馬在後跟隨,沿著乾時西岸,邊走邊看,直至到達乾時上遊的時水。
時值夏日雨季,河水暴漲。山上積聚的雨水,以極快的速度,沿著山澗,由高處向低處急湍流淌。
在巨大水流的衝擊下,孫武看到山上巨大的樹木被連根拔起,快速衝向下遊。
孫武正感歎著水流的力量,忽聽到巨大的“轟隆”聲,他順著聲音望去,就見山澗邊突立的巨石,轟然倒下,石塊在水流的衝擊下,翻滾著衝向下遊。
孫武被水流巨大的力量驚呆了。他久久凝視著湍急的水流,體會著流水中蘊涵的巨大的“勢”。
孫武從激流漂石的自然現象中,忽然想到了一些軍事戰爭的基本道理:兩軍交戰,勝方也必須擁有強大的勢,具有壓倒一切敵人而不被敵人戰勝的絕對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