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

作者:

網絡文學創作與商業運作的博弈

伴隨著數字技術的進步,移動互聯網蒸蒸日上,一個信息實時互動,分享隨時發生的C時代(24小時在線時代,Connected 24hours Era)已經來臨。有人曾這樣評論,在C時代,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永遠在線,無線互聯。特別是麵對手機與平板電腦的市場大爆發,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習慣C時代所帶來的數字體驗。在碎片化時間選擇電子閱讀來滿足個人娛樂需求,正是當前人們所熱衷的數字體驗之一。

據第八次全民閱讀調查結果顯示,2010年我國18-70周歲國民數字閱讀方式的接觸率為32.8%,增幅為33.3%。尤其是,在接觸過數字化閱讀方式的國民中,超過一半的讀者表示能夠接受付費閱讀。而最新的《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與網民行為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手機網民上網以閱讀小說為主要目的的占51.7%,在最願意購買的無線付費產品排名中,手機讀書項目以37.5%的比例位列第一。這說明付費閱讀作為網絡文學推廣、發展行之有效的一種商業模式在PC與移動領域市場都有著巨大的潛力。

無論是網羅大批網絡寫手的文學網站,亦或是手機運營商,均將網絡文學作品視為其重要的盈利產品。顯然,付費閱讀正在逐漸改善網絡文學發展所需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多的網民、手機用戶願意為他們喜歡的網絡文學作品尤其是網絡小說支付一定的費用。但是,在付費閱讀市場日漸成熟的同時,網絡文學創作與商業運作之間的博弈也是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在當前充斥著喧囂與浮躁的網絡時代,商業文化中存在的“娛樂至死”價值取向以及寫作批量化、快餐化、寫作門檻降低等成為網絡文學在付費閱讀時代所麵對的現實問題。對於一個網絡寫手而言,為使其作品贏得較高的點擊量,就必須保持高產,而在創作內容上也不可避免地迎合廣大讀者的喜好。如此一來,眾多網絡寫手容易陷入寫作上急功近利的境地,而片麵追求付費閱讀所帶來的商業收益會使一大批內容同質化、低俗化的網絡文學作品被接連推出。

C時代的付費閱讀,網絡文學創作與商業運作的衝突是客觀存在的。那麼,該如何避免網絡文學遭遇付費閱讀的商業裹挾?這一方麵依賴網絡寫手們在文學創作上保持精神上的自我,保障作品的質量、層次與價值,而不單純追求寫作所帶來的經濟收益;另一方麵,網絡文學的商業運營商,應探尋更有效、多元化的方式去規範網絡文學作品的推介、上榜規則。鼓勵網絡寫手們創作有價值、有深度的文學作品,引導讀者願意並期待為這些作品支付閱讀費,而不僅僅將付費閱讀的網絡作品當作純粹的消閑、娛樂工具。

相信在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即使網絡文學與商業運作的博弈一直存在,網絡文學也能在傳統文學外煥發持久的生命力,付費閱讀也能如業界人士所想的成為C時代真正的朝陽產業。這場博弈今後將如何進展,值得期待。(田甜北京)

“老冤家”如何結成“新親家”?

曾有媒體載文說“免費閱讀的互聯網與收費閱讀的報紙是一對鬥爭超過10年的老冤家”。

將報紙電子版付費閱讀現象捅破說穿,實質就是紙質媒體通過自身資源向網絡傳播要效益、向其網絡讀者要收益。而歸根結底,是與憑借紙質媒體提供的免費信息日益做大的各類商業網站探索一種利益分割的可行模式。

然而,電子版付費閱讀模式(其實就是紙媒將其傳統的營銷手段直接在網絡世界中生搬硬套)的效果並不理想。免費與收費之間,鼠標的選擇與遊移可以想見——在網絡空間遍地開花的免費信息流裏,有多少人願意一邊放著免費信息不顧,一邊往電子版上送錢呢?要知道,海量的、免費的、源源不斷的網絡信息正在各種搜索引擎中呼之欲出呢!

互聯網最大的便利是什麼?那就是免費、互動與共享。順“勢”背後的盈利模式是在利用免費、互動與共享等受眾喜好,圈聚受眾人氣、增強使用粘性、培養客戶忠誠的同時,把受眾眼球、高端產品、商家廣告等變成觸手可及的“利益砝碼”。

看看網絡企業人氣積聚與財富創造的一個個鮮活案例:網易的免費郵箱與VIP郵箱、鳳凰的免費寬頻與寬頻VIP,迅雷快車等的免費下載與廣告鏈接、騰訊的免費即時通訊與Q幣消費等等,走的都是這條路子。奇虎360為什麼敢與騰訊叫板?那是因為免費的享用者正轉身為忠實的支持者——終身免費,讓奇虎360的互聯網安全產品擁有3.28億月活躍用戶,用戶覆蓋率超過83.9%,市場份額躍居行業第一,是除了QQ之外下載量第二的客戶端。百度文庫為什麼能讓素來“相輕”的文人們、作家們盡釋前嫌並結下“50作家vs百度文庫”的盟好呢?也是因為在免費與共享刺激之下,文庫、豆丁等等之上網友“螞蟻搬家,永不停歇”式的上傳與下載行為讓他們“很著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