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章 善待自己,寬容起航?(1 / 1)

因為家裏窮,女孩在很小的時候就被母親送給了別人。長大後,女孩知道了自己的身世,心中對親生父母充滿了怨恨。父母幾次要來與她相認,她都拒絕了。

有一次,母親來看她,給了她一件親手織的毛衣,她連看都沒看,就扔進了箱底……這樣的僵局持續了十幾年,轉眼,女孩結了婚,生了孩子。初為人母,當她把全部的愛都給了自己的孩子的時候,她越發不懂母親當時為何如此狠心,心裏的怨恨更是有增無減。

女孩30歲時,母親病危了。消息傳來的時候,剛好是冬天,鄉裏的人送來信,說母親想見她一麵,讓她穿上母親親手給她織的毛衣。

女孩聽後,心裏開始有些慌亂。再怎麼說也是親生母親啊!她急急地穿上毛衣上路了。在路上,她覺得冷,於是把手伸進口袋中取暖,她突然在口袋中摸到了一張折著的紙條,是母親寫給她的信。母親說,家裏的另一個孩子是撿來的,那時候實在養活不了兩個孩子,才決定把她送出去。因為,那個孩子實在太小,又病得不輕,除了他們,沒人要那個孩子。

看到這紙條後,女孩非常震驚,她的眼裏湧出了淚水:母親這麼多年是多麼傷心啊,我是她唯一的女兒啊! 

趕到家的時候,母親已經辭世了。她的手裏緊緊握著一枚扣子,那枚扣子的顏色跟女孩毛衣的顏色是一樣的。母親在留給女孩的信裏說,送毛衣的那天,回到家裏才發現,那件衣服上缺了一枚扣子,那枚扣子掉在了地上。母親把它撿了起來,一直想去幫她綴上這枚扣子。想了十幾年,希望再見到她,希望親手把扣子交給她,母親欠她一枚扣子。

女孩拿著這枚扣子,扣子已經被磨搓得光滑滑、亮閃閃的,她不知道,每當深夜時,母親想她,就會拿出那枚扣子,放在掌心靜靜地看,看了十幾年……

女孩在75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可是她的人生並不快樂,因為她一直在想,倘若當初對母親寬容一點,也許就不會讓母親抱憾離世了。因為心中滿藏著懊悔,所以在以後的歲月中,女孩一直折磨著自己。

一個可憐的人,前30年活在怨恨中,後45年卻光顧著後悔,不知道她在臨死的時候,有沒有想過她生命的意義和價值,有沒有為她這一生感到悔恨?前30年已無法挽回了,為什麼後45年還要去為前30年付出那麼多的代價呢?如果在母親給她送來毛衣的那天,她能夠寬容一次,那麼,她的一生可能就會改寫。

上蒼給了我們同樣的命運、同樣的機遇,當走到生命的盡頭時,我們留下的又將是什麼?還要死守著對往事的怨恨和懊悔嗎?當然不能。生活的路是越走越寬的,我們何必揪住曾經的傷痛耿耿於懷呢?為此,我們必須學會寬容,學會原諒生活中的陰差陽錯,學會包容世間的一切不公平。寬容是在善待自己。

當麵對挫折的時候,我們不要抱怨,因為正是那些刻骨銘心的疼痛,才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才能激勵我們奮起直追,彌補自己的不足。正是那一次又一次的跌倒,我們才學會了站立。

當麵對自己的擁有的時候,我們不會吝嗇,因為正是我們樂於奉獻,樂於成全,我們才能讀懂別人故事裏的精彩,才能在別人的人生道路上留下自己的痕跡,也正是因為我們樂於與別人分享我們的快樂和憂傷,我們才能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得到別人的幫助。

也許自私是每個人的天性,也許嫉妒是每個人的本能,可是,當我們選擇放下心靈的包袱時,自私的念頭就會轉化成奉獻的基石,嫉妒也會轉化為向上超越的動力。我們嚐試著放棄,忽略個人的得失,我們也會明白,吃虧是一種福氣。走向幸福的道路不隻一條,繞一個圈,也能到達理想的終點。

善待自己不僅是寬容。我們應該將自己的心窗大開,與世界相擁,與快樂同行。我們的人生會因為忘掉不愉快的記憶而變得春光燦爛。

本書囊括了人生的各種境界,彙集了多個經典的人生哲理故事,行文旋律優美流暢,於炎炎濁世中,為讀者搭建起心與心交流的平台。希望讀者在寬容的浪濤中學會善待自己、珍視自己,享受生活中幸福快樂的陽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