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將軍七、埃及雄獅——納賽爾1(3 / 3)

當開羅的革命取得成功之時,法魯克國王並不在首都。按照慣例,他正與其內閣成員在海濱城市亞曆山大避暑。當他聽說開羅發生政變時,曾立即與納吉布將軍聯係,要求他終止叛亂,並威脅說要請求英美於預。但是國王的威脅未能成為現實,因為倫敦和華盛頓在緊急磋商之後拒絕了國王的要求。革命領導人通知英國大使館說,政變是埃及的內部事務,英國官員和僑民的生命財產將得到保護。因此,英國就沒有必要也沒有理由進行軍事幹預。後來,國王又企圖用陸軍大臣和陸軍元帥的職位來收買納吉布將軍,但這也沒有起什麼作用。

此時,國王仍未放棄最後的掙紮。對於如何處置國王,創建委員會內部也存有分歧。有人主張處死國王,有人主張流放他。在爭論不下時,納賽爾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主張應盡快把國工送到國外去,以便安下心來清除一切汙泥濁水,開始埃及的新生。他說:“讓我們饒法魯克一條命,把他送出去流放吧廣“曆史會宣判他死刑的。”

7月26日,毛希了上校率領的裝甲部隊在炮兵和步兵的支持下迅速進抵亞曆山大港,未遇任何反抗,在8點鍾包圍了蒂恩角宮和蒙塔澤宮。步兵部隊、炮兵部隊和坦克都進人了陣地,大炮做好了轟擊皇宮的準備。但軍隊有軍令:隻有得到命令才能開始戰鬥。當軍隊進人指定陣地時,國王的衛隊也同樣進入了陣地。這時,從一個圍牆的塔樓裏不小心打出一發子彈。政變部隊也開火了,對方的機槍立即啞巴了,國王衛隊有7人中彈。9時整,軍隊向國王發出了最後通碟,指責他貪汙腐化和賣國的罪行,並代表人民的意誌,要求他讓位於自己的兒子艾哈萬德·福阿德王子,並要他當晚離開埃及。

法魯克國王被迫同意並簽署了退位詔書,條件是:允許他乘坐王室快艇離開,接受ZI響對國王的禮炮,在他離開時納吉布應到場送行。革命創建委員會接受了國王的第一個條件,但提醒國王,快艇是埃及人民的財產,應在國王到達目的地那不勒斯時歸還。

當天晚上,國王在他離婚不久的妻子、兒子和前妻所生的三個女兒的陪同下,帶著幾十件行李箱籠,乘坐“首都號”遊艇離開亞曆山大,駛往意大利定居。很湊巧,這隻快艇的名稱與過去送他祖父去流放時所乘的那艘船名稱相同,他的祖父伊斯梅爾赫迪夫是由於英國人對他不滿而遭流放的。至此,推翻法魯克王朝的革命,宣告成功。

這是一次平靜得出奇的革命。據統計政變中總共隻有2人死亡,11人受傷,這在曆史上是十分罕見的。

革命的領袖納賽爾後來回憶這場革命時曾指出:“‘七·付三’革命實現了埃及人民自從新時代開始就企求自己管理自己國家。掌握自己命運的那種願望。”從此,埃及人民結束了長達zsoo年之久的遭受異族統治的曆史,恢複了自己古老民族國家的獨立和尊嚴。

4.不畏強權敢與美英叫板

7月27日,納賽爾主持召開了自由軍官創建委員會會議。在這次會議上,他建議把創建委員會改名為革命指導委員會,作為過渡性的政府,來指導下一階段的革命和建設。大家接受了納賽爾的建議,並一致推選他為自由軍官革命指導委員會主席。但是,他沒有接受這一推舉,而是堅持讓納吉布擔任主席職務。1953年6月,埃及政府宣布廢除君主製,建立共和國D納賽爾仍擁戴納吉布位總統兼總理,而他自己則擔任廠副總I泡兼內政部遷。他悅:‘我決人藝術人們的喝彩。找決個乞求名望。’然而,在埃及人民及個反社論的【帳中,這個默默無聞的青年軍官,卻一躍成了埃及人民的公認領袖問際政治舞台_k的一顆新星。

取得政權以後如何鞏固n由軍官組織的統治地位,是納了爾一點在思考的問題。實IJ民主製?還是實行獨裁製Yb革命指導委員會內發生過一場激烈的爭論。絕大多數委員認為,舊政黨都是代表大地主和與殖民主義相勾結的大資本家利益的,因而應該解散各政黨,驅逐舊政客,實行獨裁製。而納賽爾則堅決反對這種看法。但表決的結果是七比一Q這一票,就是納賽爾。在這種情況下,他急然表示:‘我不能接受這個獨裁的決議c這對革命對國家來說都是一條用瞼的道路、’為了避免承擔責仟他決定辭去一切職務。但是他離開會議大廳之後,與會者麵麵相覷,似乎都有一種失掉廠‘發電機”的感覺。於是大家義一致地作出決議,請回廣納賽爾,接受了他的實行民主製的主張。

這樣一來.納賽爾不僅得罪了王室,惹惱了大地主革1已觸怒了許多舊政客。於是他們就勾結起來。策劃用最卑鄙的手段京吉納賽爾。1%4年m月拍日納賽爾在業曆山大的曼奇業,場發表演說時,一個暴徒突然問他連續開了六槍。叫是,日子彈從他身旁咧空地6過時,他毫無懼色,巍然屹I,勇敢地麵向刺客。持槍fll過h、他向著人們宣告:“我的同胞們,你們就呆在原處燈」一、我沒有死,我還活著。即使我死廣,你們每一個人都是加太爾·阿卜杜勒·納賽爾。革命旗幟是不會倒的。’這一勇敢的fJ動,使他在埃及人民中贏得了巨大聲望。在1956年6月23H的選送中他獲得了全部選票的99948%當選為埃及共和飼的總統。

在納賽爾的阿內地位不斷得到鞏用的M時,由於他堅決拒絕參加美英帝國主義控製的軍事集團,堅持“積極中立”的不結盟政策,因此,他的國際威望也不斷提高。

革命一成功,英美法等國的代表,就一個接一個地來同新政府接觸,要求埃及同他們締結聯盟和協定。對此,納賽爾的答複是:我們可以同你們在平等基礎L合作,而不能同你們結成聯盟,“我們決不能作尾巴或衛星國。”1953年4月,英國要求埃及同它締結一個二十五年的聯盟,埃及拒絕了這一要求。1的3年5月,美國國務卿杜勒斯也抱著同樣的目的來到了開羅。但是,他一下飛機,就引起了埃及領導人對他的反感。杜勒斯在機場發表了一個聲明,把納吉布將軍稱做“自由世界一位傑出的領袖。”納賽爾不客氣地對杜勒斯說,“自由世界”這個詞兒,對埃及來說.有不幸的含義,“因為英國人部占領我們的國土來保證‘自由世界’交通的安全。所以對我們來說,‘自由世界’意味著帝國主義和霸權統治。當你今天早晨使用這個詞兒的時候,它產生了不良的效果。”為此,杜勒斯不得不叫來他的助手,再發表一篇迎合埃及人民思想感情的聲明。在會談中,當埃及提出要美國供應軍火時,杜勒斯隻是敷衍地回答,將“予以同情的考慮”。而把更多的時間,用在兜售中東防禦計劃方麵。納賽爾未上圈套。他表示,要讓埃及同英國一起參加一個旨在反對某種軍事力量的軍事組織,是“天真的想法’”。他說:“如果我去告訴我的人民說,因為換上一麵旗幟,英國人在這裏的地位就將由占領者一下子變為我們的夥伴,他們聽了一定要嘲笑我。””‘我將失去他們對我的信任’,而其他人“將利用我和你們結盟的關係來證明我是一個走卒。”因此,納賽爾斷然地杜勒斯說:“…·我們不準備討論締結條約或其他任何安全措施”。但是他又給杜勒斯留下了一線希望。他悅,如果在英軍撤離運河之前就締結一項條約,那麼人們就會認為我是在蘇伊士運河基地的八萬英軍的壓力下被迫簽訂的。這種答複,會使杜勒斯產生一旦英軍從運河區撤走、就可能說服埃及締結條約的幻覺。盡管杜勒斯做了種種努力,結果還是空手而回。

這美國大為震怒,使納賽爾得以名揚天下的,是1955年4月的萬隆會議。杜勒斯一聽到納賽爾要赴會的消息,立即火冒三丈,認為這是對美國全球戰略的背叛。他設法加以阻撓,卻是毫無結果。隨後,英國又以供應軍火為誘餌,企圖使納賽爾到萬隆去時,保持緘默。納賽爾對此根本不買帳,在會上大聲疾呼:“殖民主義一向是世界不穩定的根源,·必須予以鏟除。”強調“各國都有義務尊重別國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並且不於涉他國的事務;各國都有權利自由選擇它的政治製度和經濟製度。”這顯然是在同美英唱反調。在這次會議卜,他同周恩來總理交了朋友,奠定了中埃友好關係發展的基礎。

萬隆會議前後,納賽爾曾多次同南斯拉夫鐵托總統和印度尼赫魯總理進行互訪和交談。1955年12月,鐵托總統到埃及作第二次訪問時,正是納賽爾反對巴格達條約,決心表明埃及獨立意誌的關鍵時刻。鐵托總統對此十分欽佩。這一次,他們談得很投機,作為一股世界力量的“不結盟”概念就在交談之中脫穎而出了。納賽爾一直在尋找脫離兩大集團的道路,終於找到了。他覺得,隻有“不結盟”,才是使埃及保持獨立的最好的途徑。這樣,既可以同兩大集團盡可能地保持聯係,又可以利用矛盾,發展自己。

1956年7月,納賽爾在南斯拉夫的布裏俄尼島同鐵托、尼赫魯舉行了一次具有曆史意義的會晤,它標誌著“不結盟”運動已經成為世界上一股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這次會晤,既使華盛頓惱火,又使莫斯科猜疑。“不結盟”對杜勒斯來說,簡直就是一個挖苦人的字眼。加上埃及購買蘇聯軍火,又同中國建交,簡直把杜勒斯氣得發瘋了。

杜勒斯發瘋也罷,卡武器、斷經援也罷,要使埃及放棄自己的獨立和尊嚴,是絕對辦不到的。1956年7月,納賽爾莊嚴宣告:“我們不需要以我們的理想和人格作為購買軍火的代價。”他說,埃及的獨立政策,“是出自埃及,而不是來自倫敦或華盛頓或莫斯科的政策。”“我們準備同所有國家合作,但是這種合作決不能以我們的獨立或尊嚴為代價。”美英帝國主義的種種惡行,除了自討苦吃之外,它的唯一效用,就是幫助納賽爾提高了國際聲望。納賽爾已成了中東的一個核心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