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元帥十、土耳其之父——凱末爾(1 / 3)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元帥十、土耳其之父——凱末爾

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元帥世界名人百傳十大元帥1.壯誌淩雲

凱末爾出生的時代,正是有幾百年曆史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走向衰落的時期。1881年3月12日,凱末爾出生在今屬希臘的愛琴海沿岸城市薩洛尼卡,母親祖貝伊黛信奉伊斯蘭教,父親是個窮困的海關職員。凱末爾7歲時父親去世。艱苦的童年生活培養了他在逆境中鬥爭的意誌,凱末爾從小酷愛軍事。12歲時他背著母親考人了薩洛尼卡的軍事預備學校。由於凱末爾聰穎進步,深得教師喜愛。一位數學教師給其取了凱末爾(意為“完善”)這個名字。2年後升人摩拿斯提軍事學校,後又轉人著名的伊斯坦布爾軍事學校。在軍事才幹不斷增強的同時,凱末爾關心時局,閱讀文學、曆史名著,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20世紀初,封建落後的奧斯曼土耳其成為西方列強角逐的目標,而當時的蘇丹哈米德二世的專製統治和橫征暴斂又加深了這個古老帝國的政治、經濟和社會危機。一批青年進步人士和知識分子開展了以推翻蘇丹統治為目標的秘密活動,凱末爾積極投身其中。還在伊斯坦布爾軍事學院學習期間,凱末爾就和進步同學一起組織秘密活動,出版手抄小報,揭露蘇丹統治的腐敗,1905年1月,凱末爾從軍事學院畢業,獲得上尉軍銜,但因其在校的政治活動而被捕人獄,流亡到帝國所屬敘利亞的大馬士革。1906年1月,凱宋爾在大馬士革的青年軍官和士兵中發起組織“祖國與自由協會”,並宣誓“隻能用革命來回答專製,自由是進步與解放之母”。第二年,凱末爾回到家鄉薩洛尼卡建立“祖國與自由協會”分會。也就在這一年,凱末爾正式加人了“統一進步協會”,成為青年土耳其黨的活躍分子。

1908——1909年,土耳其發生了以青年知識分子和進步軍官土兵為主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凱米爾組織了“行動軍”,給土耳其蘇丹的封建勢力以打擊,迫使蘇丹哈米德二世退位。由於其激進的革命目標和主張,青年士耳其黨的領導人排擠了凱末爾,不久,凱末爾退黨,專心致力於軍事科學的鑽研。他以德文翻譯出版了《排戰鬥操練》、《連戰鬥操練》兩書,並結合自己的戰鬥實踐,撰寫了《戰術》一書。

在1911——1913年的意土戰爭和巴爾幹戰爭中,以及隨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凱末爾的軍事才能得到了充分發揮。他指揮的軍隊為他的國家打了許多勝仗,但由於國力衰落和蘇丹統治的無能,凱末爾在戰場上取得的局部勝利沒有也不可能挽救這個古老帝國滅亡的境地。時局迫使凱末爾打算發動一場“獨立的戰爭”來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1918年10月底,腐朽的奧斯曼帝國戰敗投降,被迫簽訂喪權辱國的摩德洛司停戰協定。英、法以此為契機,著手瓜分奧斯曼帝國。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爾和黑海海峽地區為協約國軍隊占領。戰勝國在I:耳其西部的色雷斯、東部的安納托利亞、中部的安卡拉等地搶占地盤,劃分勢力範圍。英、法還唆使並支持亞美尼亞人、庫爾德人、黑海沿岸希臘人搞分裂運動,土耳其真正麵臨著被完全瓜分的威脅。在這種背景下,土耳其的民族獨立運動蓬勃興起。各地紛紛成立由愛國軍人、知識分子、商人等參加的護權協會和其他民族主義組織,凱末爾擔當起了團結和領導這些愛國組織的責任。

1919年5月19日,在希臘軍隊於伊茲密爾土耳其領土登陸4天之後,凱末爾奉命由伊斯坦布爾前來監督遣散安納托利亞地區的土耳其軍隊。但是,凱末爾沒有這樣做,而是立即著手組織活動,成立了聽從自己指揮的軍隊。凱末爾向國內的一些軍政當局發出通電,宣告:

(1)國家完整、民族獨立正處於危難之中;

(2)中央政府無力履行其所承擔的責任。因此,應該認為國家已不複存在;

(3)唯有民族的意誌及決心,方能挽救民族的獨立;

這個通電為凱末爾以後幾年領導進行的土耳其民族資產價級革命定下了基調。

各地的護權協會成為凱末爾進行革命活動的基本組織。1919年7月23日,由東安納托利亞護權協會發起召開的東部各省代表大會在埃爾祖魯姆開幕。凱末爾在第一天就當選為主席。這次會議一直開到8月門日,起草了一份後來稱之為“國民宣言”的初稿。同年9月4日至12日,凱末爾主持召開了錫瓦斯大會,全國各地的護權協會代表參加了大會。根據基馬爾的建議,大會決定成立全國統一的“安納托利亞和魯米尼亞(即土耳其歐洲部分領土)護權協會”。會議莊嚴宣稱:“竭盡全力甚至流盡最後一滴血,來共同保衛自己的祖國,使其免受任何侵犯”。埃爾祖魯姆和錫瓦斯兩次會議是土耳其救亡運動由分散發展到有組織階段的標誌。

凱末爾在安納托利亞的活動引起了協約國的驚恐。蘇丹政府迫於列強的壓力命令凱木爾立即返回伊斯坦布爾。凱末爾拒絕接受命令。7月9日,他宣布辭去蘇丹政府授予的軍政職務,開始完全致力於民族解放運動的領導工作。1920年1月,在土耳其國會上,凱末爾的支持者占了議會的多數。這次議會通過的《國民公約》基本上反映了凱末爾領導的兩次護權協會大會的精神。成為土耳其民族獨立的宣言書。4月,土耳其第一屆大國民議會在安卡拉舉行,凱末爾當選為大會主席。議員們宣誓忠於《國民公約》。大國民議會宣布自己為土耳其唯一合法政府。5月4日,凱末爾以大國民議會議長的身份組成以他為首的11人部長委員會。土耳其第一屆大國民議會政府宣告成立。

2.民族獨立運動

英、法等西方列強企圖扼殺凱末爾領導的革命運動,1920年3月,英軍占領伊斯坦布爾,6月,法軍占領鬆古爾達克。接著希臘軍隊人侵安納托利亞和色雷斯。8月10日,蘇丹政府在協約國強迫下,被迫與英、法、意、土等國簽訂了賣國的《色佛爾條約》u這是一個瓜分土耳其的條約。按照條約的規定,土耳其除保留伊斯坦布爾及其附近很小一塊地盤外,在歐洲的領土全部喪失。在亞洲部分,土耳其不僅丟失了原有的阿拉伯屬國,而且還要把基裏基亞和鄰近敘利亞的大片土地割讓給法國;東南部盛產石油的摩蘇爾地區割讓給英國;伊茲密爾及其附近地區割讓給希臘;東部數省劃歸亞美尼亞。土耳其的兩個海峽地區和馬爾馬拉海將由列強組成的國際海峽委員會管理。土耳其的武裝力量也將全部解散,隻允許保留很少的憲兵和警察。《色佛爾條約》還規定,恢複大戰前列強在土耳其的治外法權,土耳其的各項收人,首先應支付占領軍費用和戰爭賠款。這個條約激怒了土耳其人民。以凱木爾為首的大國民議會政府首先堅決反對這一賣國條約並組織力量反抗侵略者。土耳其爭取民族獨立的解放戰爭由此開始。

戰爭開始時,凱末爾領導的軍隊處於不利的地位,他們東西兩麵受敵,缺少裝備,各地的叛賣活動也不斷發生。但是,民族獨立的正義戰爭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支持,凱末爾親自發表演說,號召人民起來“拯救祖國於火海之中”,很快動員了幾萬軍民投身戰鬥。凱末爾表現出了傑出的政治、組織和軍事才能。他緊緊團結伊諾努、遝克馬克等軍事將領,把一支舊軍隊和鬆散的地方武裝改建成一支具有相當戰鬥力的民族隊伍。以凱末爾為首的大國民議會政府還積極開展外交活動,他們首先爭取到了列寧領導的蘇俄政府的支持,簽訂了《蘇上友好條約》,從蘇俄那兒得到了寶貴的武器彈藥的援助。凱末爾還利用列強之間的矛盾和爭吵,開展分化工作。1921年10月,凱末爾政府與法國締結和約。法國也承認了大國民議會政府。凱末爾又爭取到了意大利的中立,使這場民族獨立戰爭轉變為土耳其抗擊英國支持的希臘占領軍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