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的分量太少。”看了配方後,斯達麥克毫不客氣地道。
“的確可以放多一些鹽,畢竟白雪城正是產鹽的寶地。”布瑞恩果然是死靈生物,第一時間想到的還是理性的經濟問題,而不是感性的口味問題。然後他又問:“可放多一些鹽又怎麼樣?我怕放重了,人類會受不了。”
“適當就可以了。”斯達麥克和清沂同時說道,然後兩位屬下都看向陛下。廚師瞪大眼睛:“您當過廚師?”
“啊,不,但學過營銷學。”清沂順口回答。“不過我知道,鹽可以讓人成癮。”
布瑞恩喃喃地道:“上癮?太奇妙了,鹽本身並沒有致幻作用,應該讓人沒有依賴性才對,為什麼它如此神奇?”
“對廚師來說,鹽就是調味料中的主角,其他的都不過是跑龍套而已!優秀的廚師隻需要一點點鹽,就能完全釣出食材的鮮美。”斯達麥克驕傲地道,仿佛他自己能產鹽一般。
“確有其事。”清沂適時地補充道。
早在1985年,美國的菲多利公司就開始著手調整產品中鹽的分量,以便讓顧客不知不覺地吃掉一包又一包。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菲多利,但如果提到他們的兩個招牌產品——樂事薯片(Lay’s)和奇多(Cheetos)——就明白菲多利是幹什麼的了。當然,食品公司不單是研究味道,還要從食品的酥脆度、口感和香氣上都投注大量人力物力。比如說,研究發現人們喜歡吃大約在每平方英尺受到4磅的壓力時崩裂的薯片,那麼每一塊薯片都要恰好符合這個最佳崩裂點。順便說一句,正是人性化到極點的產品設計,才讓美國人極度依賴零食和快餐,引發了前所未有的肥胖症浪潮,使得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者與日俱增,“垃圾食品”一詞也從中而來。
因為小蜜蜂速遞近期包辦了零食快遞服務,所以清沂就順便溫故知新,更深入地了解零食行業的內幕。不過了解是一回事,理性對待又是另一回事,清沂還是喜歡吃薯片、喝可樂。薯片可樂乃至香煙啤酒都是帶來強烈滿足感的商品,人類無法抗拒其誘惑,身體逐漸被其侵蝕,仔細想想人類還真是一種屈從於欲望的動物呢。
說幹就幹,斯達麥克立刻要來原材料,找了個幹淨桌子就開始實驗。他先熬製好幾鍋濃湯(這是為了做對比樣本),然後各放進去一塊肉,將之弄熟,再撈起來嚐嚐味道。最終他點點頭,指著其中一鍋:“就這個吧。”立刻有研究員仔細抄錄鍋子前擺著的配方表。
布瑞恩接受了斯達麥克的建議,但他並沒有對原先的生產線做出改動,而是增加了新產品——口味比一般產品更好的“尊榮版黃昏午餐肉”,大部分特供貴族,而對外銷售的那小部分則標高價,吸引貪慕虛榮的富商購買。
“為什麼要這麼做?”擅長烹調的斯達麥克這回可懵了。明明有更好的配方,為什麼不直接換掉了事?
於是布瑞恩耐心地給他解釋:
不出大人物們意料的是,黃昏帝國的一係列肉製品都快速打進各國市場,原因有三:首先,“福音”大陸的生產力並不算高,平民百姓隻有在節日、慶典時才吃得上肉,因此廉價的肉製品就可惠及平民;其次,連綿戰爭幾乎改變了大陸的經濟結構,因軍需品價格上升,有人放棄耕作、選擇經商和製作軍備,就算有耕地的也轉向耕種軍馬愛吃的豆子、幹草,而“黴菌之災”與“死流感”掃蕩之後,農民越發稀少,大量耕地無人耕作,糧食價格居高不下,倒顯得黃昏帝國的肉製品更便宜;最後,則是各個商會都敏銳地發現肉製品在當前時期有豐厚利潤可圖,將肉製品當做主打產品,並不遺餘力地進行宣傳、促銷。
可是,午餐肉罐頭在貴族中則反響平平,不是貴族嫌不好吃,而是貴族根本就不購買!為什麼?就因為價格太低廉了。貴族寧肯花多一些錢去買新鮮肉食,也斷不肯和平民吃同樣的東西。為此,黃昏帝國必須推出符合上流人士消費觀的高端產品,這才能對消費者一網打盡。假如“尊榮版”價格高昂,供應又稀少,那麼能吃到“尊榮版”的貴族也一定會沾沾自喜。說不定在將來,“能以‘尊榮版黃昏午餐肉’請客”是一件有麵子的事情呢!
(“我已經想好廣告語了。‘不是每一種午餐肉都叫黃昏’,用這個,怎麼樣?”清沂問)
(“我總覺得還是不要用為妙……”薛多道)
“原來裏麵的道理有這麼多呀!”聽完後,斯達麥克恍然大悟。
三人說著,繼續參觀生產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