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三個世紀最耀眼的女人——宋美齡(1 / 3)

跨三個世紀最耀眼的女人——宋美齡

跨三個世紀最耀眼的女人

——宋美齡

點評:

宋美齡這位曾風靡一時的“第一夫人”,橫跨三個世紀的時代女性,一生究竟有哪些未經披露的內幕秘史?一生究竟經曆了多少命運轉折?一生究竟負載了多少榮譽毀辱?承受了多少光明與黑暗?一生究競彰顯了多少美麗與哀愁?

從大時代的觀點來看來美齡無疑是一個悲劇人物。由於她的家世和婚姻加上獨特的個性和才貌,一度成為中國最耀眼的女人。她參與朝政,幹預蔣介石,穿梭於國際國內政治舞台。一時間有關她的傳說象神話一樣遍布世界。而她畢竟是個女人,也有女人的需要和女,人的情懷,女人的個性和女人的弱點……江河日下,流水無情,隨著蔣家王朝大廈的傾塌,她個人的悲劇也就不可避免。如今她了然一人,以105歲的稀世高齡,客居他鄉孤獨地承受著晚年的淒涼與寂寞……

美國教育塑造出來的獨特性格

宋美齡於1897年,出生於上海,她的父親宋耀如——個早年留學美國,篤信美以美教派基督教的買辦階級一一但是,和一般的買辦階級不同的是,宋耀如富有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在他結識了革命黨的領袖孫中山後,他成為這位的改革的愛國主義者最大的財務支持者。

在這樣的一個複雜特殊的家庭中成長,宋美齡自幼就感受到時代的強烈震撼。

事實上,宋美齡的家庭,自始就是和中國這個貧窮落後的國家發生著尖銳的矛盾的。

在宋美齡出生的年代,中國的反西方意識發揮到了極致,但是,宋家卻是一個不折不扣的洋化家庭、基督教家庭。

當時的中國已經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剝削的主要對象,中國人一窮二白,在不平等條約的壓製下,沒有翻身的日子,可是,宋家由於宋耀如的貿遷有術,財富日漸積累,並且成為上海最富盛名的資本家家庭。

盡管,宋耀如是中國少數早期的留美學生,可是,據說他的子女教育方式,還是中國傳統的那套模式——一種最保守的斯巴達式的教育,理論上,這種教育方式和宋耀如受的美式教育,兩者是尖銳矛盾的。

糾集了這麼多的矛盾背景,宋美齡在如此的環境中成長。

宋美齡在美國待了十年時間,宋耀如把美齡的幾個兄姐和她,送到美國,最大的理由,就是認定中國傳統那一套教育製度,是無法符合宋家子女需求的。

由於宋美齡在美國受教育的時間,是她成長最重要的一段時期,而美國教會學校的教育,也在宋美齡人格成長過程中留下深刻影響,在日後的歲月當中,美式教育對她人生曆程與奮鬥,也起了最遠大的作用,並且塑造了宋美齡獨特的性格。

宗教對宋美齡的影響可以說是無可比擬的。

在宋美齡的婚姻上,”宋美齡的母親倪桂珍女士堅持,她的女婿必須是一個基督徒,基於這個承諾,蔣介石在婚後,成為一個基督徒,而在蔣介石政府裏頭,乃至宋美齡生活圈子裏,到處是和基督教有關的一群人,基督教不僅深深製約著蔣介石和宋美齡,也深刻地影響著蔣介石領導的國民黨政府,並且在早期國民黨政權的政治運作中,扮演了一個十分重要的角色。資本家的家世背景,美國的教育過程,基督教的意識形態,形成了宋美齡的整個人生態度,也為宋美齡編造了一個人事脈絡,更為她的這一生,結下最深刻的人生閱曆。

蔣宋聯姻一樁非同尋常的結合

12月26日,上海許多有影響的報刊紛紛刊登了一則引人注目的《結婚啟示》。新郎是國民革命軍總司令蔣介石,新娘是上海最大的資本家宋耀如的小女兒宋美齡。

《結婚啟示》中寫道:“中正奔赴革命,頻年戎馬驅馳,未造家室之私……茲定於12月1日,在上海與宋美齡女士結婚,愛擬搏節婚禮費用,宴請朋友筵資,發起廢兵院……欲為中正與宋’女士結婚留一紀念。”

蔣宋聯姻,確實是一樁非同尋常的結合。

在1927年12月1日之後的上海報紙上對這場婚禮進行了充分報道:“這是近年來一個壯舉,是一個顯赫的結婚儀式……”“昨天下午,當儀式舉行時,大華飯店的舞廳裏足足有一千三百人。”在《李宗仁回憶錄》中,李宗仁說:“我和內子乘汽車去謁見蔣先生夫婦於其住宅,也照例說幾句道喜吉利話。隻見滿客廳都是各界贈送的豐厚禮物,琳琅滿目,光耀照人。”12月2日的《上海時報》在報道這次婚禮盛況時稱:“這是近年來的一次輝煌盛舉,這次婚姻使得南京軍隊過去最強有力的領導人和新娘的哥哥宋子文博士的家庭以及國民黨的創始人,已故孫中山博士的家庭聯結成一體。”

對蔣宋聯姻最權威的,最為一針見血的評價,莫過於《大公報》的創始人胡霖的評述:“蔣介石的婚姻是一次精心預謀的政治行動。他希望通過成為孫夫人(宋慶齡)和宋子文的妹夫來贏得他們的支持。此外,如果宋美齡成為他的妻子,他便在與西方人打交道時有了‘嘴巴和耳朵’。”

顯然,人們不難看出,蔣介石與宋美齡結婚是有著十分明顯的個人目的。宋家大少爺宋子文是當時宋家的中流砒柱。宋耀如留下的富足的產業並沒有在他手中衰敗。《大英百科全書》稱他“享有世界上最大的富翁的名聲”。

宋雷齡一手策劃的蔣宋聯姻,又無形中使蔣、孔兩大家族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孔祥熙是孔子第57代青孫。早年喪失了結發妻子。1914年與宋雷齡再婚。世間流傳著一種說法,稱宋氏三姐妹各有所愛:宋高齡愛財,宋慶齡愛國,宋美齡愛權,這種說法很有道理。

總之,蔣宋聯姻和客觀上四大家族的形成,對中國當時各派勢力的影響極為深刻,為日後蔣介石的重新複出鋪平了道路。

參預政事導演“新生活運動”

1928年,蔣介石在南京建立了他的國民黨政府。最初,南京政府的官員們還不太習慣,大多沒有把家從上海遷過去,因為南京的條件要比上海差得多。他們隔三差五地跑回上海與老婆孩子團聚。

倒是宋美齡,終日陪伴著她的總司令丈夫,出現在各種的宴會和招待會上。

開創美齡事業的起點是她創辦了“國民革命軍遺族學校”,對宋美齡初辦學校,蔣介石給予了極大關注,據說每周至少二人要去學校三次以上。每次視察,都要向校方管理人員詳盡提出各種問題,以及許多必須落實的意見和要求。誰都明白,隻要有宋美齡一句話;蔣總司令就得來。因此,從事學校工作的人誰也不敢鬆懈和怠慢,學校辦得很有起色。

宋美齡把先式的教育與蔣介石在日本學到的日式教育思想以及軍隊的強化性教育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自成體係,製定了獨自的教學綱要。

1934年初,一場鬧鬧轟轟的“新生活運動”開始了。在這樣一種旨在以“禮義廉恥”為中心內容的讓人民接受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如此浩大的運動中,宋美齡又唱起了主角。

為了使這個運動再次取得成功,宋美齡再次啟用了基督教會的力量。當然蔣介石又是名義上的頭麵人物、1934年2月19日,為了使這個運動從一開始就造出聲勢,宋美齡等人在南昌舉行了一次5萬人的群眾大會,“新生活運動”正式開始。在大會上,蔣介石想起他前不久發現了一個10歲的小男孩在街上抽煙,非常震驚,執意下車令人把孩子的父母找來進行了批評的故事。他號召要在全國開展禁煙運動。他從德國講到日本,說中國人應該像戰敗國德國那樣,忍受在不平等條約所帶來的恥辱,要像日本人那樣遵守斯巴達式的紀律。要講“禮義廉恥”,還把這四個字的內涵以他的理解方式進行拆解。正當蔣介石演講時,一個蓬頭垢麵的青年攝影師正在為他拍照,蔣介石突然指向這個倒黴蛋,當著5萬人的麵說:“看這個人,多麼典型。對這種人來講,什麼秩序、整潔,會有什麼意義呢!”這個攝影者嚇得拔腳逃跑了。

盡管,在這場聲勢浩大的“新生活運動”中,也有許多不盡蔣介石和宋美齡之意的地方,但宋美齡對自己的成功還是津津樂道的。她無不得意地說:“我們在江西可以找到教會和政府的合作成績。在全國衛生事業方麵,也可以看出教會與政府的合作精神。中國最先成立的衛生機構,如衛生局、新生活運動會、醫院、學校和禮拜堂的合作,人民種過牛痘的已有六萬多人。廣州最近成立了一個婦女祈禱會,會員達一千多人,各會員每天同他們的家屬和中國的領袖作祈禱。這是表現愛國思想的一種方式0”

處變不驚在西安事變中冒險救夫

1936年12月12日發生“西安事變’的當日下午3時,南京政府便接到了張學良派人發來的電報。當時的財政部長孔祥熙首先想到的就是趕快通知正在上海養病的宋美齡。

此時的宋美齡已全然步入了國民黨政壇,可以說日理萬機。前不久一直陪同蔣介石在外地視察,幾乎形影不離。隻因宋美齡近日身體偶染疾病,才不得不到上海暫時調養。即便此時,她也並未真正得以休息,正以航空事務委員會主任的身份,召集有關人員商討關於改組全國航空建設會的有關事宜。當這個不幸的消息傳到她的耳際時,特別是聽說“蔣委員長生死不明”時,猶如一聲霹靂,竟使得沒有絲毫思想準備的蔣夫人昏厥過去。

在眾人的極力安撫之下。她平靜之後出現的第一個念頭便是後悔萬分,硬咽地說:“年內,委員長出巡各省,餘必相隨。此次獨因病未果,深覺悵然。蓋餘每自信,倘餘在西安,局勢當不致惡化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