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眾人齊聲回答:“獨畏皇上廣
於是,康熙帝曆數鼇拜的罪狀,讓善撲營作好準備,在他召見鼇拜之時將其拿下。康熙帝將逮捕鼇拜的具體事務安排好之後,隨即下詔召見鼇拜。
鼇拜受到康熙帝召見,是常有之事,所以鼇拜也就沒有在意,依舊像往日一樣大搖大擺地進了後宮。這一次可不同於以往了,鼇拜進宮門剛拜見過康熙帝,隻聽康熙帝大喝一聲“拿下”,善撲營訓練有素的侍衛猛撲上來,將鼇拜捆了個結實。和鼇拜同時被捉拿的還有另一位輔政大臣遏必隆和一等侍衛阿南達等。
鼇拜被捕之後,康熙帝向議政王及諸大臣下諭旨揭露鼇拜的罪狀。康熙帝在諭旨中說:“前工部尚書員缺,鼇拜以朕素不知濟世其人,妄稱其才而進補之,通結為黨,以欺聯躬。又奏稱戶部尚書應授二員,將瑪爾賽徹情補用。又鼇拜於朕前辦事,不求當理,稍有拂意,即將部巨叱喝。引見之時,在朕前施威震眾,科道官條奏,鼇拜屢請禁止,恐身幹物議,閉塞言路。凡用人行政,欺朕專權,恣意妄為。文武各官欲盡出伊門下,與穆裏瑪等結為同黨。凡事在家議定,然後施行;且倚仗凶惡,棄毀國典,與伊相合者則薦拔之,不合者則陷害之。朕念鼇拜舊臣,望其改惡悔過,今乃貪聚賄賂,奸黨日甚,上違君父重托,下則殘害生民,種種惡跡,難以枚舉。其嚴拿勘審!”
康親王傑書等議政王支持康熙市對鼇拜查處論罪,並遵旨勘審,列舉鼇拜欺君擅權、結黨亂政等罪狀三十條;議將鼇拜革職立斬,其親子、兄弟亦斬,妻井孫為奴,家產籍沒。列舉遏必隆藐視皇上、附和鼇拜等罪狀十二條,議將其革職立絞,未分家之子並其妻為奴。鼇拜及遏必隆族人有官職及在護軍者,均應革退,披甲當差。列舉輔國公大學士班布爾善附和鼇拜、抗旨妄行等罪狀二十一條,議將革職立斬,因其係宗室,改立絞,並將其親生但未分家的子孫革去宗室,妻子為奴。鼇拜之侄塞本得,以其凡事首惡,罪情重大,議將其革職,即行淩遲處死。吏部尚書阿思哈、戶部尚書瑪爾賽、兵部尚書噶請哈、吏部情郎泰必圖、鼇拜之弟都統喬裏瑪等,助惡結黨,背負國恩,犯下重罪,均應革職立斬。瑪爾賽已死,應拋屍。此外,鼇拜之子那摩佛、侄訥莫、佛倫,鼇拜私黨希福、阿林、劉之源、劉光、插器、阿南達、布達禮、濟世、邁音達、吳格塞、額爾德黑。郭爾渾等,均應立斬。鼇拜兄趙布太、婿賴虎等立絞。
康親王傑書將所議結果上奏康熙帝,康熙帝備加小心,並沒有立即批準執行,因為這次事件牽扯人數之多,是前所未有的,不能操之過急。康熙帝在得知議論的結果後,親次減問鼇拜等人。鼇拜在謁見康熙帝時,露出他搭救清太宗皇太極禦賀時留在自己身上的傷疤。康熙帝看了鼇拜的傷疤之後,鑒於他自皇太極以來為清王朝開疆擴土上下汗馬功勞,不忍心加誅,便赦免了鱉拜的死刑。康熙帝在赦免詔書中說:“鼇拜以勳舊大臣,受恩皇考,遺詔輔佐政務,理宜精白乃心,盡忠圖報。不意結黨專權,紊亂國政,紛更成憲,同上行私。朕久已悉知,尚望其改行從善,克保功名,以全始終。乃近觀其罪惡日多,命請王大臣公同窮審,俱已得實。以所犯重大,擬以正法,本當依擬處分;但念鼇拜為本朝效力日久,且皇考曾經搞任,朕不忍加誅。姑從寬革職、籍沒,仍行拘禁。那摩佛亦免死,革職拘禁。”就這樣,鱉拜在康熙帝的寬有之下,撿回了一條性命。對於鼇拜的私黨,康熙帝也不計較,沒有按議政清王所議定的那樣處分,也不加追究寬大處理。
康熙帝在其渝旨中說:“遏必隆無結黨之事,免其重罪,削去太後及後加公爵,其原有一等公,仍準留與伊子。班布爾善。穆裏瑪、阿恩哈、噶豬哈、泰必圖、塞鈉代、湘莫,或係部院大臣,或係左右侍衛,乃皆依附權勢,結黨行私,表裏為奸,擅作威福,罪在不赦,皆已正法。其餘皆係微末之人,一時苟圖僥幸,朕不忍盡加誅戮,寬有免死,從輕治罪。至於內外滿漢文武官員,或有畏其權勢而依附者,或有圖幸進而依附者,本當察處,姑從寬免,自今以後,務須洗心滌慮,痛改前非,遵守法度,悟其職業,以副朕整飾紀綱愛養百姓至意。爾二部即傳諭內外遵行,特諭。”
年輕的康熙帝在處理鼇拜案件中,表現出了極高的政治才能,他既從鼇拜手中完完全全地奪回了政權,又沒有株連更多的人。雖然此案涉及的人事關係錯綜複雜,但康熙帝僅將九人處死,其餘之人皆寬大處理,使朝廷秩序迅速穩定。此外,康熙帝對凡受鼇拜迫害致死、革職、降級者,均—一平反昭雪。已故的蘇克薩哈、蘇納海、朱昌柞、王登聯等人,他們的爵位、世襲之職,續續由後人承襲。此案的處理,使康熙帝大獲人心,他不愧是中國曆史上為數不多的聖明君主。
後來,鼇拜死於獄中。
鼇拜在其一生中,曾為大清王朝人主中原,統一全國立下赫赫戰功,正因為如此,才得到順治帝的格外信任。順治帝在其彌留之際,遺沼命其為四大輔臣之一。鼇拜在其輔政之後,很快便野心勃勃試圖專權,這是他私欲膨脹的必然結果。在他作為輔政大臣的八年零五個月裏,如果不去爭權奪利,專權亂政的話,那麼像他這樣一位開國元勳,必定會名垂千古的。由此觀之,一個野心家是沒有好歸宿的,隻有那些淡泊名利,為民請命的人才會使百姓無限的思念,成為名垂青史人人效法的楷模。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奸臣
十、天朝罪臣
——韋昌輝
中華名人百傳十大奸臣中華名人百傳十大奸臣1.殘殺太平軍
韋昌輝(1823—1856),原名韋正,壯族,清末廣西桂平縣人。金田起義時,任後護又副軍師,領右軍主將,後封為太平天國北王。清鹹豐六年八月四日(1856年9月2日),韋昌輝突然領兵三千自江西前線趕回天京,深夜殺進毫無戒備的東王府,將掌握太平天國軍政大權的東王楊秀清及其全家老少及部屬殺死。在接著的兩個多月裏,韋昌輝一夥舉起屠刀,殘殺太平天國將土兩萬餘人,使太平軍元氣大傷,打破了拜上帝教的神話,造成太平軍的嚴重分裂,導致了太平天國的最後失敗。
天王洪秀全是太平天國的最高領袖,地位最尊。下麵依次是東工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下邊還有燕王泰日綱等將領官員。在發生這場悲慘的“天京事變”之前,南王馮雲山和西王蕭朝貴分別在進軍途中戰死。掌握天朝軍政大權的是東王楊秀清。
楊秀清出生於廣西桂平縣一個貧窮農家,他是和蕭朝貴一起最早跟隨馮雲山加人拜上帝會的。當1848年馮雲山被囚桂平縣獄,洪秀全在廣州,拜上帝會群龍無首,人心動搖之時,機智過人的楊秀清假托“天父”下凡,穩定了會眾。蕭朝貴後與洪秀全配合,假托“天兄”附體。自此,楊秀清、蕭朝貴一躍成為太平天國領導集團成員。洪秀全以“無父之子’身份,稱天王,楊秀清在永安州與蕭朝貴、馮雲山。韋昌輝、石達開分別被封為東、西、南、北。翼王。天王洪秀全降詔封楊秀清為東王正軍師,西、南、北、翼四王以下皆歸其節製,軍權歸其掌握。
楊秀清處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獨領軍政全權。他雖文化不高,但英明過人,氣度不凡。他做事雷厲風行,賞罰嚴明,有極高的組織領導才能,全軍上下無不畏之敬之。
威車三年(1854)三月,天王洪秀全進入南京,改南京為“天京”,以天京為太平天國國都。
定都天京後,在東工楊秀清指揮下,太平軍又進行了北伐和西征。林鳳祥、李開芳率二萬北伐軍從揚州出發,兵鋒直指北京城。
與此同時,東王又派兵將進行鞏固天京的西征。西征軍在翼王石達開等指揮下,大敗湘軍水師,江西十三府中的七府一州五十餘縣全被太平軍占領。六月,石達開等又一舉擊破了包圍天京的清軍江北大營和江南大營,欽差大臣向榮敗死,清廷受到沉重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