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太原的王叡,自幼傳承父業,精通天文卜策之術。他因姿貌偉麗得到馮太後寵幸,一下就被越級擢升為給事中。不久,又被拜為散騎常侍、侍中、吏部尚書,賜爵太原公。
王叡深知伴君如伴虎的可怕,在馮太後看中他時,他心惶恐,戰栗而不敢言。馮太後見到王叡相貌出眾,早已按捺不住久已空虛的內心,召其進宮,欲與王叡共赴巫山。
王叡拜伏於地,懇請馮太後放過他。馮太後察言觀色,看出他內心的恐懼,便告訴王叡,不要害怕,李奕的厄運再也不能降臨到他身上。並如當初對李奕一般,親賜王叡免死金牌,王叡這才喜而入太後鳳榻之中,與馮太後共享魚水之歡。
其後,在一次圍獵中,獻文帝率領群臣驅趕猛虎而欲射殺,卻不料猛虎跑出重圍,撲向了太後與皇孫拓跋宏處。王叡挺身而出,一箭射中猛虎,猛虎負痛而逃,保護了太後與皇孫拓跋宏,因而更受馮太後寵信。
隴西人李衝雖然是因為器能優長得到馮太後重用,但因其風度不凡,姿貌豐美,也逐漸被馮太後看中,成了她的情夫。馮太後常常將一些珍寶禦物贈給他,素稱清貧的李衝,因而成為富室。馮太後臨朝時期,他以心腹之任盡職盡責,太和年間的許多改革措施,多有李衝參與謀劃。馮太後死後,李衝對孝文帝竭忠奉事,明斷慎密,孝文帝也對他“深相仗信,親敬彌甚”,史稱“君臣之間,情義莫二”。
除了那些恩幸之臣外,拓跋丕、遊明根、高閭等一時名士也都頗得委重。每當褒美王叡等人,馮太後也會對拓跋丕等一同表揚,以示無私。這些人,成了馮太後臨朝時期的心腹集團。
馮太後任用的這些人,獻文帝也因為他們並不出名而不以為然。這就是馮太後的聰明之處,任用有才能的新人,以各種手段拉攏這些人的心,又不引起獻文帝的警覺。
此外,馮太後還對宦官大加委任。宦官本來供事宮中,經常生活在帝妃周圍,馮太後臨朝聽政,對其中有才幹者也引為親信。所以像杞道德、王遇、張祐、苻承祖等皆由底層小宦官得到提拔,一歲之中而進至王公。馮太後利用他們出入禁闈,預聞機要,形成了‘中官用事’的局麵。
但是,在她臨朝聽政的時期,並沒有發生宦官專權、脅迫朝廷的現象。這是因為馮太後雖然利用宦官居中用事,但對其行為作了嚴格的限製。《魏書?皇後列傳》稱:(馮)太後性嚴明,對閹官雖假以恩信,待以親寵,決不放縱自流。左右之人雖有纖介之愆,便遭棰楚杖責,多者至百餘,少亦數十。不過太後生性寬豁仁裕,不計前嫌,事後仍待之如初,有的還因此更加富貴。正因如此,人人懷於利欲,至死而不思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