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朝堂之爭(1 / 2)

乙渾大軍壓境,永昌王見樂平王拓跋撥給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死死拖住,竟然為一座小小的城池久攻不下而不得分兵來救,心中深感絕望。

不到十日,乙渾大軍便攻破城池,永昌王拓跋仁欲趁亂逃脫而不得,給乙渾擒獲後當場斬首,以首級差人星夜馳報朝廷而邀功。

乙渾二十日內連破二王,士氣大振,不及休整,火速撥營,揮師直指樂平王拓跋撥的叛軍。

破二王,乙渾盡收二王叛軍於麾下,又得了許多糧草錢財,軍力遠勝於原先。而樂平王拓跋撥雖然原先兵力強於乙渾,但因隴西王源賀與平原王陸麗拚死而戰,軍力糧草消耗甚大,又因二王被乙渾所破,軍心不穩,彼漲此消,實力已經遠不如乙渾。

乙渾大軍到時,竟出奇兵,不安營紮寨,全力衝擊樂平王拓跋撥的大帳。樂平王拓跋撥措手不及,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見援軍已到,也從城中殺出。樂平王拓跋撥的叛軍大亂,竟然於一日之內,讓乙渾殺得潰不成軍。

樂平王拓跋撥見大勢已去,撥劍自刎於陣前。叛亂既定,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手下軍士也所剩無幾,跟隨乙渾大軍班師回朝。

大軍來至京師,馮太後與獻文帝拓跋弘親自出城門相迎,大犒三軍。馮太後大宴群臣,於宴席之上,謂群臣道:“今朝廷平三王之亂,諸臣功不可沒。明日早朝之上,必封賞有功之臣。”

群臣皆拜,馮太後親執酒杯,賜酒於車騎大將軍乙渾、中書令高允、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

次日早朝,獻文帝降旨,封車騎大將軍、東郡公乙渾為太尉、錄尚書事,爵太原王;東安王劉尼為司徒;尚書左仆射和其奴為司空;淮南王拓跋他為鎮西大將軍、儀同三司;繁陽侯李嶷為丹陽王;昌黎王馮熙領征東大將軍;中書令高允封鹹陽公;宿衛中郎將李奕晉宿衛大將軍,執掌禁宮。

封賞已畢,群臣跪地山呼萬歲。馮太後又道:“皇上年幼,雖聰明睿智,尚缺治國之經驗,況先帝新亡,宜居宮中而守孝。本宮蒙先帝重托,輔帝治國,然天氣酷熱,手上燒傷複發,需靜心調養。故本宮令太原王乙渾執天下之兵,安境匡民,鹹陽公高允總領朝臣,一文一武,暫攝多大魏朝政。諸公凡有事,皆由二人做主。”

群臣皆都驚疑,然馮太後把持朝政,誰也不敢妄言而惹殺身之禍,隻得跪下奉旨。

北魏開國已久,一直未設丞相一職,因皇帝擔心朝臣權力過重,而效法三國時曹操為丞相而挾天子以令諸侯之事。北魏至獻文帝前,隻設三公,即太尉、司徒與司空,三公為朝廷群臣之首,權力極大,然三公之間又互相牽製。

乙渾為太尉,朝臣之中,頓有許多拍馬溜須之輩攀附乙渾。乙渾初時雖沒野心,然頗喜錢財,奸倿小人便以金銀財帛獻之,欲謀得一官半職。

時有安遠將軍賈秀,與乙渾私交甚厚。見此狀況,密謂乙渾道:“太尉建不世功勳,追隨先帝南征北戰,又平王三之亂,威名播於海內外。今朝廷之人,人人以求太尉,此正是太尉以收人心之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