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太後微笑道:“然也!皇上果然天資聰穎,此為我大魏之福。假以時日,皇上韜略已成,本宮亦可退入後宮,皇上可親政也!本宮之計,實與高允所獻田忌賽馬之策如出一轍。隻是樂平王勢大,不論是平原王陸麗還是隴西王源賀都無法與之相抗。若樂平王急反,攻陷京師,則田忌賽馬之法又有何用?”
“故本宮以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合力以對樂平王,而以乙渾出其不意,以一敵二,以奇兵而起奇效,此即是變化了的田忌賽馬之法。”
獻文帝心中大悅,對母後自是深深折服。此時的馮太後,並無野心,亦視獻文帝拓跋弘為親生。她念及皇帝年幼,無法掌控朝政,故而殫精竭慮,一切心思都用在了幫獻文帝穩固江山之上。
唯一的私心,是馮太後派其胞兄馮熙與近侍李奕分別出使兩軍中。馮太後本待大局已定後,還政於獻文帝,自己退居深宮之中。她派二人出任重命,是她知自己退居深宮之後,恐有不測風雲,畢竟宮爭凶險,故欲令此二人立大功,皆重用而保已。
事情的發展果如馮太後所料,乙渾出其不意,將毫無防備之心的濮陽王閭若文斬殺於城門口,又令大軍進城,盡收濮陽王之舊部。濮陽王既滅,馮熙奉太後密旨,留駐濮陽王封地,以安民心,乙渾稍作休整,不滿十日,即發兵車騎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處。
永昌王拓跋仁聞得乙渾滅了濮陽王,正向自己封處殺來,心中大驚。他派出使者向樂平王拓跋撥求救,一麵拚死抵抗。永昌王拓跋仁深知,大魏立國以來,反是謀反者,皆誅三族而亡,從無例外。故而他不敢心存僥幸,唯有死拚以待樂平王拓跋撥前來相救,或樂平王拓跋撥起兵,逼迫乙渾回師救駕。
聞得濮陽王閭若文身死、永昌王拓跋仁被圍,樂平王拓跋撥大驚。他深知天平已經逆轉,自己再不起兵,隻要永昌王兵敗,乙渾回師,便是他死無葬身之地之時。
故樂平王拓跋撥接到永昌王拓跋仁求救信後,囑來人言道永昌王,讓他務必堅守一月,拖住乙渾大軍,他自己即刻起傾城之兵,殺敗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
樂平王拓跋撥雖然倉促起兵,但畢竟他在老巢苦心經營數十年,根基深厚,不數日,便把陸麗和源賀殺得大敗,困守城中而不敢出。
樂平王急令軍士攻城,眼見形勢危急,平原王陸麗與隴西王源賀商議,欲棄城而走。他們心中清楚,自己的實力決定他們在朝中的地位。若拚死守城,亦不能抵抗樂平王大軍多久,若城破,則二王即使僥幸逃脫,手下也再無一兵一卒。
此正是馮太後一石二鳥之計,令二王拖住拓跋撥,一則為乙渾回師爭取時間,二則正可趁機消弱二王的實力,以加強中央王朝的絕對控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