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鞏固地位(2 / 2)

諸多朝臣被馮媛以獻文帝之命加官進爵後,馮媛想起了文成帝駕崩前推薦的車騎大將軍乙渾。

馮媛深知乙渾的重要性,在北魏,執掌兵權的職位中,驃騎大將軍最尊。文成帝時,驃騎大將軍隻一位,那就是太宰、都督中外諸軍事、錄尚書事的拓跋壽樂。此人與尚書令長孫渴候雖然有功於朝廷,可二士爭功,為馮媛獻計於文成帝而賜死。

因此,此時北魏的兵權實質掌握在幾位車騎將軍中,而車騎將軍乙渾權勢最大,又是文成帝生前信任之人,因此,在使何人掌後以應對諸王造反之事上,馮太後立即想到了起用車騎大將軍乙渾。

馮太後召車騎大將軍乙渾入宮,欲封其官爵。她問年幼的獻文帝道:“皇上,依你之見,當授車騎大將軍乙渾何爵?”

獻文帝答道:“母後,兒臣以為,我大魏以武開國,外禍內亂不斷,掌兵之人尤為重要。今陸麗、源賀俱已封王,乙渾也當封王。”

馮太後搖頭道:“皇上,你父皇駕崩之前,言乙渾忠心,素無野心。乙渾善於騎射,精通兵法,故汝父皇倚為親信而重用之,累積戰功。今皇上初立,若以乙渾為王,臣強而主幼,恐其功高震主爾!”

獻文帝拜服道:“母後,兒臣年幼,尚不明其中利害。以母後之見,當授車騎大將軍乙渾以何爵?”

馮媛道:“皇上,當今天下,諸王虎視,其勢甚危。若有變,朝中自有陸麗與源賀,不足懼;獨三王兵力雄厚,非車騎大將軍乙渾而不能克。”

“乙渾驍勇,如下山之虎。其既為虎,當餓之,三王為羔羊,必為餓虎所噬。故本宮欲封車騎大將軍乙渾為東郡公,許之以王爵,若天下有變,乙渾平定之,即為平原王。”

獻文帝從馮太後之言,降詔封乙渾為東郡公。乙渾果喜,誓言效忠皇帝。

內外之策皆定,馮太後認為這還遠遠不夠。北魏諸王、重臣,大都為鮮卑皇族。鮮卑人打仗厲害,搞政治決策,統治北魏領地還欠缺能力。因此,馮太後便選用了許多漢人儒生補充他的決策層,其中最有名的便是耿直忠誠的高允。

高允一直為文成帝拓跋濬的父親當年的太子拓跋晃出謀劃策,是幾代下來的老臣了,擁立拓跋濬他也有功勞。

但是隻因高允為漢人,當年鮮卑皇族與漢人矛盾甚深,故拓跋濬即位為文成帝後,並沒有給他升官,高允也緘口不言,還做他的著作郎。

獻文帝即位後,因高允於馮媛成為貴人,後又手鑄金人成為皇後等重大事情上有恩,故馮媛欲提撥高允。此舉雖然有報恩之心,倒也不全是馮媛私心,因為馮媛也痛恨北魏許多弊端,她立誌改革,促進鮮卑漢化,就必須要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能臣作為依托,與朝中各種保守勢力作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