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撲火焚身(1 / 2)

文成帝斷斷續續地說道:“朕亡之後,諸王之中,必有人生異心。汝雖女身,卻多卓見。弘兒繼位以後,恐朝政不穩,汝可臨朝,定削藩王兵權之策。諸王手中無兵,自不敢輕易而起反心。”

“權者無兵,掌兵者不給其權,我大魏基業方穩。汝若施新政,諸王必不滿,若有起兵謀反者,何以對?”

馮媛默然,九年幸福的生活,早讓她忘卻了宮中爭鬥的殘酷。文成帝緩緩而道:“宿衛之士,乃帝王親信,切不可交於外臣。若王反,京城有宿衛拱衛,必拚死護衛。反賊急切之間,必攻京城不下。”

“汝可助弘兒,詔令車騎將軍乙渾,令起大軍平叛。乙渾久隨於聯左右,征柔然、伐劉宋,戰功赫赫。且其人非我拓跋皇族,素無野心,若重用之,我大魏江山何憂也?”

馮媛泣聲點頭,欲待再問,卻已不見文成帝拓跋濬有何動靜。帝薨,文華殿內哀聲四起。

國不可一日無主,馮媛強忍喪夫之痛,立即召集文武百官,宣讀文成帝遺詔,立太子拓跋弘為皇帝。

太子拓跋弘即位,是為北魏獻文帝。追封其母李貴人為元皇後,上尊諡基父文成帝拓跋濬為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雲中之金陵。尊馮皇後為馮太後,暫攝朝政。

北魏皇帝死後,大葬之時,有一慣例,叫累犬護駕。通常是在皇帝死後三天舉行。把死者生前騎過的馬,穿過的衣服,常用的用具一起燒了。燒前,要有一條肥大的狗用彩色繩子牽著,一起燒。燒的首先是狗,再燒馬與衣物。

這條狗火化後,就會帶領後麵的東西變成一條條神犬,一直奔向遙遠的北方赤山。這是鮮卑族祖先的發祥地。保護死者的靈魂去向大神稟報,‘我回來了’。然後靈魂才會回到他死的地方。才能安葬。累犬護駕結束,死者才能入土為安。這個儀式格外隆重。

那傳說中的赤山到底在哪兒呢?傳說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一部分封在荒涼的地方。小兒子昌意被封在北國。

北國有大鮮卑山,昌意的國就是鮮卑。為什麼叫拓跋氏,拓就是土,音差不多;黃帝是土德,以黃色為主色;跋是後麵的意思,所以拓跋氏就是黃帝後人的意思。

這個昌意建立的國,有一座鮮卑山,就叫鮮卑族。從這兒可以推斷,赤山就是大鮮卑山。皇帝的靈魂要先回到赤山,向大神報到,然後再回來安葬在金陵,與祖宗葬在一起。

文成帝死後,舉行累犬護駕儀式的那天,所有皇室成員與文武百官都聚集在文華殿前的大廣場上舉行。

其時正當六月,天氣正熱。廣場上的各種陪葬品點燃後,熊熊大火逼得眾人隻覺酷熱難耐。

馮太後心中悲傷不已,但文成帝臨時前的話警醒了她。她明白,宮內宮外的各種勢力,就如同廣場上的烈火一般,都已到了爆發的邊緣。

這九年來,馮太後相夫教子,早已遠離權力鬥爭的漩渦。雖然自己已經貴為太後,可朝中能用之人卻並不多。如何能讓百官心服,這成為了馮太後當前麵臨的最大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