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麗見劉尼神色大變,心中大駭,猜測皇帝可能遇害。他大呼道:“宗愛既立南安,還複殺之。今不能奉戴皇孫,以順民望,社稷危矣。將欲如何?”
劉尼惶恐,身子震動。陸麗見其心有所動,趁機叫道:“劉尼,宦官專權,兩年內連弑二帝。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前所未聞。劉將軍今若殺我二人,助紂為虐,當可保得一時平安。天地之間,雖一時混蒙,惟正氣可居。”
“宗愛反賊,連弑二帝,人神共憤,豈能長乎?劉將軍若執迷不悟,日後必將粉身碎骨,留千古罵名!陸麗欲勸說劉將軍審時度勢,反戈一擊,於青史留名,不知劉將軍意欲何如?”
劉尼神色一振,亦大聲道:“陸尚書,劉尼亦有此意,方才持劍,實欲試二位大人也。宗愛弑帝,劉尼建議宗愛立太武帝嫡皇孫、高陽王拓跋濬為帝,不料宗愛非但不聽,反辱罵於小將,欲殺高陽王。”
“兩位尚書,請出示皇帝密詔,劉尼願率兵聽候兩位尚書差遣,奉詔討賊!”
陸麗心中大喜,從袖中摸出皇帝密詔,宣讀於劉尼麵前。宣詔完畢,陸麗與源賀、劉尼共商大事,決定速誅宗愛,立高陽王為帝。
劉尼命大隊人馬在原地靜候,若見陸麗返回,則所有人馬皆聽陸麗指揮。安排完畢,三人速速上馬,向太廟方向奔去。
三人悄然行動,是懼帶領大隊人馬恐驚動宗愛,宗愛見大勢已去,必率行宮周圍的宿衛禦林軍,挾持百官和皇族以作困獸猶鬥。
天色已黑,劉尼等三人趕至行宮邊上,向高陽王拓跋濬的偏殿摸去。一路之上,禁衛森嚴,陸麗與源賀俱用布蒙臉,跟隨劉尼行進。
眾宿衛軍士,見到劉尼,誰敢阻攔?三人來至拓跋濬偏殿前,恰遇一小黃門帶領兩名宿衛趕到。
劉尼沉著臉道:“王公公,你夤夜來此,意欲何為?”
那小黃門抬頭見是劉尼,不覺臉露驚詫之色道:“劉將軍,小人奉宗大人之命,前來賜死高陽王。劉將軍,宗大人不是命你前去追殺反賊麼,怎會在此出現?”
劉尼假意道:“王公公,本將亦是奉宗大人之命,回轉行宮,以防有變。王公公,我們一起前去相見高陽王如何?”
小太監大喜,不防有他,帶領眾人來至偏殿內。聽得皇帝有詔,拓跋濬帶領一眾隨從跪地接旨。
小太監宣讀皇帝詔書,命高陽王自盡。高陽王大驚,跪地接旨,見詔書上皇帝印信不曾有假,不覺悲從中來,放聲大哭。
小太監不住催促,命高陽王即刻自我了斷,他要回去複旨。高陽王顫抖著接過小黃門遞過的尚方寶劍,閉上眼睛正欲自刎,忽然聽得三聲慘叫。
他心中大驚,睜眼見到剛才宣旨的小黃門及兩名宿衛軍士已經倒於血泊之中,劉尼手中的劍尖上,血跡正一滴滴淌向地上。
高陽王驚問何故,劉尼擲劍跪於地上道:“小將劉尼參見高陽王!宗愛謀反,已然弑君。小將與陸麗、源賀兩位尚書,欲立高陽王即皇帝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