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煮酒定計(2 / 2)

馮媛小聲道:“太子殿下,小女有一計,不知當講不當講?如有冒犯之處,還請太子殿下恕小女無罪。”

拓跋晃點點頭道:“馮媛,你雖年幼,見識卻遠超朝內諸大臣。你有什麼建議盡快說來,即使有所妄言,本太子也恕你無罪!”

馮媛施施然屈膝謝恩道:“謝太子殿下!小女認為,明日上朝,太子殿下可力保司徒崔浩主修國史!”

太子臉露不悅之色道:“崔大人雖然曾為我師,可如今他得父皇寵幸,早已目中無人,就連本太子也屢遭其羞辱。若讓他主修國史,豈不是讓父皇更是倚重崔大人嗎?”

馮媛趕緊拜伏於地道:“太子殿下,依小女看來,皇上英明睿智,未必真的完全信任司徒崔浩。崔浩從前尚能兢兢業業為國謀事,可此人雖具雄才大略,心胸卻不甚寬廣,況且好大喜功,暗收賄賂。小女尚聞‘功高震主’一說,皇上因為崔浩大功而重賞於他,可皇上也知尾大不掉之理,他必憂心太子殿下即位之後,崔浩權勢太重而欺君誤國。”

“以皇上之聖明,必在傳位於太子前而欲除崔浩,隻是一時沒有機會而已。太子殿下若保薦崔浩領秘書府修國史,則崔浩必更囂張,認為太子殿下也畏懼於他。崔浩雖然文才傲於天下,可他忙於政事,必沽名釣譽,讓秘書府的人自修國史,自己則坐享其成。”

“我聞秘書府著作令史閔湛、郤標兩人性情奸巧邪佞,喜奉迎拍馬。崔浩領秘書府後,此二人必賄賂於崔浩,而崔浩也會投桃報李,向太武帝舉薦由此二人主修國史。”

“此兩奸佞小人,一時得勢,必在修史之中,極盡討好崔浩之能。如此,則崔浩禍根已埋。史書修成之日,必是皇上誅殺崔浩三族之時。”

拓跋晃訝然極了,不禁站起了身,在涼亭內來回踱著。思緒良久,方問高允道:“高太傅,你以為馮媛所說如何?”

高允歎了口氣道:“慚愧,我高允自恃熟讀經史,見識卻不如這位小姑娘。太子殿下,馮媛所說極為有理,可照行。隻是臣與崔浩雖然淡交如水,可亦是朋友,見他大禍將臨,心實不忍之。”

太子喜道:“如此甚好,我明日上朝便向父皇保薦崔浩領秘書府主修國史。隻是主修國史繁雜浩大,不知要於何年何日才能修完!”

高允道:“太子殿下,依臣愚見,國史必於年內修好。太子殿下有所不知,崔浩已著有《詩》、《論語》、《尚書》、《易》等注釋,稍加修改,便成國史。臣料崔浩急功近利,必如此而為之。”

馮媛拜於地道:“太子殿下可假托小殿下習史書之需,令小女常奔走於秘書府。小女當見機行事,隻於著作令史閔湛、郤標兩人身上,必令崔浩陷於萬複不劫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