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著懷中兩個又冷又怕的孩子瑟瑟發抖,老者歎了口氣,經過剛才的一番惡戰,此時老者顯得疲憊之極,幽幽地說道:“孩子,忍住,不要哭出聲來,千萬不能讓追兵發現。記住你們的大仇,隻要能脫離困境,日後為你們全家報仇雪恨。”
馮熙痛苦地咬了咬牙,點頭應承。老者驚奇地發現,懷中那個小女孩竟然沒有哭出聲來,那稚嫩的臉蛋上居然露出了一絲堅毅之色。
時值魏晉南北朝時期,北魏第三任皇帝太武帝拓跋燾剛剛統一中國北方。雖然北魏為鮮卑族拓跋氏所建,但北魏開國君主太祖宣武皇帝拓跋圭及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篤信佛教,在北魏境內大興土木修建寺院。
至第三代皇帝太武帝拓跋燾時,佛教已經廣泛為鮮卑貴族和北魏統治下的漢族所接受,為北魏的民族融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時,後來東渡中土弘揚佛法的天竺國達摩大師尚未出世,更談不上有後來名震天下的少林寺。造佛運動也尚未蓬勃興起,當時的廟宇大都隻是供奉諸佛菩薩的名號而沒有佛像。
老者看著空蕩蕩的破敗小廟,長歎一聲,緊緊地摟著懷中的一對孩子,閉目祈禱佛祖保佑平安渡過眼前麵臨的殺劫。
老者名叫花弧,是北魏車騎大將軍馮崇麾下的一員從九品偏將。時值隆冬,馮崇憐其老邁,一生忠勇,特準許花弧告老還鄉。
花弧臨別之際,馮崇特許花弧帶上伴隨他征戰十幾年的戰馬,並委托花弧帶上家書和若幹禮物借道雍州代為探望其弟馮朗。
馮朗此時官拜秦、雍二州刺史,敕封遼西郡公,見花弧攜兄長家書到來,自是歡喜得緊。
他正款待花弧之際,卻不料天降大禍,北魏宮中太監中常侍宗愛帶著宿衛禦林軍包圍了馮朗官邸。
宗愛宣讀了太武皇帝拓跋燾的聖旨,言馮朗之弟馮邈征北方強敵柔然時因慘敗導致十萬北魏大軍覆沒,進而投降了柔然。按大魏律法,夷其三族,男丁全部斬首,女子充為宮奴苦役。
接完聖旨,馮朗猶如晴天霹靂,一時不知如何應對。他自後燕王朝歸降北魏後,頗得北魏皇帝器重,本決心一生忠良以報北魏皇帝知遇之恩。
怎料禍事突起,馮氏一門竟遭滅門之禍。馮朗決意以死明誌,雖然全家男丁被滅,終也能保得全家十多口女眷苟且偷生。
孰料中常侍宗愛竟然不遵太武帝拓跋燾聖旨,擅自下令對馮氏滿門格殺勿論,連女眷也不放過。
馮朗此時才悟,此等禍事,必是有小人讒言,太武帝大怒這才下旨滅馮氏三族。馮朗自己死意已決,委托花弧帶著十多歲的兒子馮熙與四歲女兒馮嬡逃離馮府,待日後子女長大成人後,為自己滿門被冤而死昭雪。
花弧本為忠勇之士,受馮朗臨死之托,又感馮朗兄長馮崇知遇之恩,仗著一身武藝,帶著馮朗一雙兒女拚死殺出重圍。